时间:2018-11-28来源:南山区城市管理局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园林条例》、《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及《深圳市行政听证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7号)等有关规定,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南山区城管局”)于2018年11月26日下午就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举行听证会,现形成本听证报告。
一、听证事由
2016年4月12日,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南山区区域发展需进一步加快形成与城市中心区相匹配的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综合功能,建成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是深圳市和南山区的重要战略举措,其符合上层次规划及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有利于落实片区功能定位,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大沙河两岸景观效果,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和文化品位,更是建设大沙河创新走廊、南山区“三区一高地”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理念,践行《纲要》精神,积极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利民便民、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生态长廊景观,同时为了改善大沙河流域的基础生态环境,提升沿岸居民、企业的生活生产环境质量,拟将原大沙河河道两岸景观改造建设为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
现对于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予以听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二、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下午15:00--16:55
地点:深圳威尼斯睿途酒店一楼罗马厅(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26号)
三、听证参加人
(一)听证组成员
詹望(主持人),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人大办
夏飞轮,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朱荔,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执法队
(二) 听证陈述人
江豪,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
姜珊珊,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
肖先伟,工作单位: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易可倩,工作单位: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三) 书记员
杨达辉,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
(四)听证代表人员
1.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共4名
曾滔,工作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 ;
苏文秀,工作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高扬,工作单位:深圳市千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吴涛,工作单位: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 。
2.市民代表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共8名
黄元喜,工作单位:香港亚太海运有限公司深圳代表处 ;
邓胜平,市民代表 ;
陶慧琴,市民代表 ;
谢雅智,工作单位:南山区西丽街道新围社区工作站 ;
申文秀,市民代表;
罗来敏,市民代表;
陈则潜,工作单位:江西新钢公司;
孙贵峰,工作单位: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四、部门陈述人陈述
(一)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
该项目原为深南发改[2013]115号下达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和深南发改[2015]8号下达的大沙河上游段环境整治与景观提升两个项目组成。该项目设计范围为大沙河从长岭皮水库至出海口全线13.7公里,总面积85公顷。
主要建设内容为:针对现有的河道两岸绿化部分,原有步道及栏杆等进行品质提升;对现有的构筑物以及设备等进行景观美化。贯通两岸自行车道以及漫步道,致力于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滨河浪漫空间。
(二)设计主题——时光之河,深圳的塞那河
大沙河是伴随着深圳这个城市发展变化的河流,现在周边的居民还能记起儿时入水嬉戏的场景。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渐渐忘却了伴水而居的记忆,河道也不再与城市有任何对话。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通过景观的提升,将河流重新带回城市及人们的生活记忆之中,让大沙河成为深圳的塞那河。让人们在河边放慢脚步,重新感受旧时的记忆,感受时光之美。整体规划上,将大沙河打造为联系城市绿道、区域生态的廊道;视线由山入海的整体景观体验。
(三)分段主题
根据沿线用地性质的不同,设计将大沙河分为三大主题段:
1.入海口至深南大道
该段与深圳湾公园无缝衔接,河面宽阔(近50米),水深可达到2.5米,可利用该水域打造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等水上活动。其所在区域城市发展成熟,周边有商业办公及住宅,人流量也比较大。因此设计将其定位为活力水岸段,更多的营造通透流畅的空间,节点设置可观看赛事停留休憩的看台空间。
2. 深南大道至留仙大道
该段两岸腹地较宽,且沿途有大冲公园、大沙河公园、塘朗山、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设计将河道与周边绿地整体打造。将其定位为城市森林段,希望在城市腹地中营造一片生态、自然的绿色森林;将沿途的绿化节点串联起来。大冲公园设置结合公园配套的城市舞台,连接大冲区域的商业办公,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可以日常运动休闲的绿色空间。大沙河公园则将其围墙取消,将沿河界面打开,实现山景与河景的融合统一,带给人更丰富的游廊体验。沿西丽文体中心一侧近15米的沿河绿化带,则延续体育运动主题,利用现有的乔木,打造林下游览空间,以林中栈道的形式,创造儿童活动、康体健身、林中探索等活动节点。
九祥岭湿地公园结合西丽再生水厂,通过一系列湿地的设置,一方面对再生水厂的水进行二次提升,另一方面形成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设置自然教室,打造科普节点。
3. 留仙大道至长岭陂
该段穿越大学城、深大、南科大。定位为学院之道,融合两侧校区的建设,着重于文化氛围的营造,沿岸设置有水上湿地花园、室外剧场、研理平台等节点;以及大学城段的水上活动区。
(四)细节处理
1.硬景
道路铺装以黄色石材为主,颜色清新淡雅,与绿色相互映衬,给人更加清爽的感受。考虑到市政工程的耐久性以及行走的平整度,采用比常规用料更加厚重的尺寸来铺设。地面木地板则选用菠萝格实木,其材质坚硬,是比较好的室外用木材;建筑立面及构筑物立面则选用高耐竹木,为竹纤维碳化处理用材,用于户外耐久性更佳。沿岸小品及配套设置均为整体设计,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语言,是的大沙河两岸整体形象从材质、颜色、造型上有一致统一的效果。
2.软景
沿道路种植香樟等常绿遮荫乔木,打造宜人的林荫大道。近水岸区则种植有蓝花楹、紫花风铃木等开花乔木形成具有视觉震撼的花廊,同时在节点处点缀有大腹木棉、无忧树、
花旗木、宫粉紫荆、凤凰木等,形成四季有花的浪漫河滨。地被设计则从生态浪漫的景观风格出发,种植有蓝雪花、泰国大红花、雪花木等,且有较多的观赏草,如狼尾草、铺地毛冠草等配置,与流水相映更加柔美自然。
3.建筑
沿岸考虑公园维护管理的需要,以及游人的服务需要。设置有管理房以及500M服务半径的洗手间。整体的建筑设计均统一为一个系列的设计语言,达到与景融合,藏与自然的效果。以木材、清水混凝土等自然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通过大开窗、自然中庭、绿色覆土屋面等手法,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4.配套服务
大沙河景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线设置有单独的自然车道、人行步道;在深南大道及留仙大道区域设置有5KM健康跑道;充分满足人行使用的需要。
另外,沿线设置有直饮水装置,自动贩卖机,结合灯杆配置有wifi、摄像头、结合标识牌设置有电子显示屏,对天气情况以及突发的暴雨泄洪等情况能及时予以通报,确保游人的安全。
五、各方听证代表主要意见及处理情况
1.代表提问: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全程13.7公里,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色,在建设时针对不同区域,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陈述人陈述:第一个是13.7功能的区域比较复杂,设计的时候,也是针对整个的用地和周边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第一个区是大学的区域,就是深大、南科大及大学城,这一段的设计是文化性的植入,考虑了景观和整个校区景观的统一性,根据他们的大体空间和框架做了一个梳理,设置了一些节点,迎合了学校的氛围,为师生创造室外的公共文化交流的空间。
第二个是西丽中心区,居民量比较大,考虑到居民的体验,设计了一些生态科普基地,更多的是对公众开放教育性的研究景点,龙井社区也有一些设施。
第三个是大沙河,整个区域的设计更多的会有一些儿童活动这些功能性的空间,满足两侧居民的活动需求,同时这一段也放置了跑道,也是考虑了周边的居民量。
最后一个区域是高新区,它也有一些居住区,但是实际上居民的量比较少,设计上是大空间的展示和步道的贯穿,大空间的展示可以更多的展现城市景观,这三段的设计是有所侧重的。
2.代表提问:怎么把大沙河改造成群众休闲的地方?如何和周边的商业进行一个有效的连接?老年人娱乐的场地和设施相对比较少,儿童的也少,如何解决?
陈述人陈述: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沿河的扩大的绿地区,会集中在两个地方的公园周边,考虑到它需要一定的场地,这个场地也是相应和其他的活动空间有所区别,基本上设置点都会在公园绿地当中设置。
大沙河沿岸设计时已设置了咖啡性质的商业服务点,基本上全线下来大概有4—5处这样的节点设置。
3.代表提问:大沙河改造工程做了哪些措施保障大沙河排洪等原本的功能?
陈述人陈述:在进行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之前,大沙河本身就已经做了综合诊断项目,在景观设计的时候严格按照防洪的标准设计,不对原有的标准进行破坏,也对现有的水利设施进行保护,满足防洪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考虑到建成之后的人流量会比较大,设置了一些装备针对暴雨情况和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人流的疏散。
4.代表提问: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排污口的异味?
陈述人陈述:现在有非常多的截污口,大沙河的二期建设里面计划进行一个调蓄池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下雨的时候,尤其是暴雨的时候,雨水量暴增,减少污水在排污口阻塞的现象。
同时在排污口入河的区域设置有一个双层的生态种植池,对于排出的污水进行一个二次净化,水生植物也可以减少臭味。
5.代表提问:有无跑道、自行车道、人行道的设置?三个是一条道,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陈述人陈述:全段设置有自行车道,集中在一级平台,和人行道是并行的,有不等的绿带进行隔离,大沙河在比较窄的区域没有办法绿化隔离的地方是以划线的方式,这种路段比较少,进入之前我们会有一个缓行提示,要求骑自行车的人缓行。深南大道和留仙大道也有专门的跑道,设置在一级平台,和自行车道是两个不同的道,之间没有干扰,跑道和人行步道是并行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进行隔离,并行的区域我们也有标示,避免人流之间的相互冲撞。
6.代表提问:水质的问题是否归城管局管理?
陈述人陈述:目前整个项目,大沙河水质这块我们城管局也和市里面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包括在前期的水质提升,所有的标准对进行对接,包括一些措施和水处理的设备,都有一个对接,包括水处理的功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前期这段时间,因为项目的进展,很多的市民对于水质这块也是提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咨询了相关的景观的一些项目,包括怎么做提升,因为这个问题,大沙河水质这块我们也作为一个专项的课题,让业主代表和环水局还有政府部门进行商讨。
会议确定的一个是污水目前已经完全超过了它目前可以解决和净化的水量,所以现在一个是增加的调蓄池,这个是一个新的建设内容,4个调蓄池占地是58000方,这个是接下来立马要开展的工作,这个工作针对目前下大雨的时候,解决形成的臭味问题。
目前建好的它有一些没法改变的历史遗留的水闸,这个管道里面设计的一些东西不允许改造,所以目前必须解决这个臭的问题,区环水局也成立了一个项目部,开放的两个项目段也已经开始了改造,通过一些设备,达到改造臭的有效遏制。
7.代表提问:项目设计质量标准是多少年工程?
陈述人陈述:因为这个项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重大工程,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提出来的质量标准就是“百年工程”,同时也利用整合大沙河的生态长廊建成之后对整个区域的连通,也是一个开放式的一个连带,带动地区共同的价值提升,所以一个是定位,这个是比较高的,而且它的功能也比较明确。
8.代表提问:项目周围公共交通出行情况如何?地下停车场有无设置?
陈述人陈述:主要是公交系统的接入,在大沙河的西岸大概有三处公交车的接入点,一个是在科技园的南区,有一个公交车停靠站,大冲公园那个位置现在新建了一个,玉泉立交下面也有一个站,还有茶光站也可以停靠。
附近有地铁7号线(科苑站)以及1号线(白石洲站),和大沙河可能有800米的距离,这个一个地铁的接驳。
要建地下停车要涉及很多的审批,我们设计的时候有考虑,但是还是考虑当中,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之前想放一个地下停车场,但是考虑到种种的影响,在推进的时候,一方面要和相关的部门做一个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做评估,包括地质条件有什么隐患,最终可不可以落地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给一个回复,一方面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一方面我们设置海绵城市的一些雨水花园还有我们设置一些人工湿地进行生态科普的教育也是为了提升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9.代表提问:花木的种植种类如何?深圳市是台风多发区,设计的时候,是否要考虑抗台风的因素?
陈述人陈述:目前花木的种植,市民说深圳现在是“世界花都”,设计当中也贯穿了这个设计的理念,因为从整个河道的设计来讲,不光是对一条河和一条路,不能比较片面性的考虑,因为深圳的河应该有几十条上百条,主要治理就是大沙河和福田河还有坪山河以及布吉河,都是城市里面大型的河流,市里面提出一河一景,设计是以蓝紫色系列为主,目前建成的两个花园都是蓝紫色,接下来的11.7公里路段都是紫花风铃等紫色系列,大部分还是蓝紫色,整条河道未来呈现的都是蓝紫色花河。实际上大沙河两侧有很多的原生树木,规格比较好的都保留,原生的树种是非常多的,而且基本上新增的数量只占其中很小的一个比例,提到的一些树木都是分布在靠近水岸的区域,其他的区域尤其是重要的节点区还会有其他的树木,这个也是考虑了各个区域的不同,大学城更多的考虑凤凰木,西丽这块考虑的树种就是更亲近的黄色,在高新园区可能会加入一些蓝色系。在进入河道里面行走的时候,看到的开花是有变化的,在开花季的时候会不同,在初春时期整条河会有一个比较震撼的不同色系的效果。
之前的“山竹”台风,市里面也统计了相关这些易折损和易损失的植物清单,已经发放给了设计单位,按照这个清单避免以后的设计有这些植物,比如桃花心这些植物。包括还有一些棕榈科的植物,目前这个项目可以在经历台风48小时可以恢复原状。
10.代表提问:考虑到残疾人群,是否有相应的便捷设置?公共洗手间之间的距离及垃圾桶、座椅数量如何?洗手间污水怎么处理?
陈述人陈述:残疾人的坡道有考虑到,在一些主要的节点区域有设置,满足残疾人的使用,全段的洗手间包括垃圾筒都有一个合理的布置,这些都是考虑了公园的设置规范;休憩座椅,基本上我们布置的数量和距离相对其他的公园都会跟多一些。
一个是我们的测试官网,我们已经建好的采用了我们的生物处理技术,第一道水是在化粪池沉淀,之后进入我们的生物技术处理设备,处理之后的水也满足标准,和雨水接近,但是我们的雨水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可以作为一种循环利用的水和灌溉用水,接入了我们的灌溉系统,不直接进入大沙河,与大沙河景观水是两个概念。卫生间现在1公里我们是500米的覆盖范围来做。
11.代表提问:改造过程中,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如何解决?大沙河公园到桃源文体中心东岸怎样通过较方便?在施工过程中文理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怎样保障。
陈述人陈述:改造的期间,我们做一个临时活动场地,西丽文体中心这里原本就有一片绿带,我们会设置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按照市委和区委的要求,加快推进,这个项目争取在明年年底完成,所以说你刚才反映的问题我们也会和街道沟通。
设计会在做一个公共场地和设施,还有文理学校这里包括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和校方沟通好了,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具体的安排,茶光站这里要加一个桥梁,它可以连接和地铁的接驳问题。
文理学校的疏导措施,设计的时候,沿河都有一些安全护栏,护栏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另外一个是考虑到施工期间,文理学校要安排一个施工范围,有一个前期的沟通,希望文理学校的通道和施工范围有所隔离,满足学校通行的安全性。
12.代表提问:现在大沙河的右边、大冲桥的右边还没有改造,如果可行的话还是要设计两个有落差的道路会更好一点,建议增设避雨亭。
陈述人陈述:实际上在示范段包括要建的非示范段的区域都有漫步道,在一级平台这里设置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有一个落差,考虑到人行的时候,在一级平台上面,遮荫性会比较好,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基本上是通过绿化带来进行隔离的,将要改造的非示范段也会这样处理,尽量会有一个措施,就是人行道基本上都是沿河,在一级平台进行行走的话,骑自行车的人不注意行车规范,的确是会可能进入到人行道。
设计上我们会加强标示,另一方面还是希望群众素质提升,这种现象会减少,另外就是避雨的设计,原来设计的时候,高尔夫这里都有一个避雨亭的设计,当时下面有一个管道,就取消了,非示范段还是会隔一段距离会有避雨的空间提供给游客。
13.代表提问:如何考虑项目风格与臭水治理问题的解决。
陈述人陈述:目前也在做一个水的治污的措施,城管局在大沙河建设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建设也给他们产生的一个很大的促进,我们把河道建设美丽了,来得人多了,大家一起解决污染的问题,水务他们现在把城市里面排到河流里面的污水,通过一些措施把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还有大量的污水下雨的时候会溢出,现在目前保证我们做的一个是污水库的改造,并且还有蓄池的设计,我们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要求,我了解到我们海绵城市现在要减少雨水直接冲进污水库里面,也把我们城市里面干净的水储存进来,这个是他们现在告诉我们他们在做的顾虑。
咨询过环水那边的同事,他们做这个是一系列的东西,因为现在大沙河它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还有一部分的河段雨水会排到河里边,做了雨污分流之后,雨水就尽可能不会走,下雨的时候,减少了排污箱的水量,并且他们还做了生活污水的截污处理,还有刚才说的调蓄水池,这个和现在看到的不太一样,现在的水池还是有污水沉淀,他们现在要上的项目可能是一个雨水的调节池,就是储存雨水,并且利用雨水过来的时候,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进入排污箱,截留到这个水池里面去,也不仅仅靠这么一个调蓄水池,他们会做一系列的工作。现在的项目,我们看到现在河里面的水基本上都是清澈的。环水局也是高度重视在做了,这个大家都关注了之后力度也是会更大。
14.代表提问:好多的自行车道周末都是禁止的,与深圳湾公园连接起来,有没有考虑自行车道的连续?园区内是否会允许共享单车的进入,允许共享单车进入的话,有什么管理措施?
陈述人陈述:关于自行车在刚才也提到了,包括我们都说到的在我们比较狭小的空间里面,大家都去骑车经过时候,特别是在周末,人车混行会有这种情况,尽管加强了管理,但是还会有问题,前两年我们在深圳湾出现了几万辆自行车在里面追击,因为这个导致了我们当时市政府公园化的管理几个条例的产生,包括我们在一些狭长型的公园周末的时候还是要控制自行车的数量。
可能不能单纯地划一个自行车道就可以进行一个分流的问题,这个也是从安全的角度来做一个管理,包括周一到周五是放开的,我们现在的电动车也是禁止进入我们的园区,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了。
并且我们前期还有一部分地段还没有完工,在我们的示范段我们的整个项目是比邻我们的快速路改造,包括一些桥梁也有一些施工点,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管理方也是在这里加强管理。
要从大家共同的公共安全的角度一起管理,当然我们也会和我们的公园管理方商量一些对于自行车爱好者的一些措施,我们大家寻找一个措施。
这个事情现在关于我们的绿道建设,由我们南山区交通局负责实施,全市也有过沟通,他们想把绿道建设到我们公园里面,有一段是从龙华延伸到南山区的,但是我们的建议是把它分流开来,绿道就是绿道,所以绿道相关的建设区我们也在推动了。
对于共享自行车在我们的示范段,是周一到周五可以骑入,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在上面停放的,因为一停放就造成了空间的挤压,这个方面我们还是严格控制,鼓励大家在园区外面就停放好,通过步行来游园。
15.代表提问:水处理方面,是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还是分段建,建议污水处理的接口应该预留多个。
陈述人陈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之前对沿岸的污水口已经进行了统计,包括它的种类,现在的污水处理并不是分段,其实是统一截污之后统一处理,这个是之前我们拿到的资料得到的信息,分段处理的方式我们做这个项目早期的时候,作为设计团队也是给过设计建议,但是主要的实施部门不是我们的业主,这个还是存在一个沟通问题,还有目前南山污水长也是在扩容提升,在扩容提升之后所有的污水一开始可以大致上得到一个有效的处理,还有截污口的设置由于我们两侧现在大沙河的两岸都是集中的做收集,所以一定的距离之后会有一个开口,这个作用是收集的污水携带泥沙,对这些泥沙和垃圾进行清理和打包,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弊端,因为你毕竟里面是生活污水,甚至是两侧的一些工厂的污水,这个气味非常严重,一段距离的接口会造成一些臭味,下面都是一些比较臭的水体,但是这个就存在一个实际的功能和群众改观的落差。
我们处理的方式第一个是对截污口表面做处理,同时做一个简单的绿覆,第二个我们也提供一些除臭的设置,在敞开式的截污口避免黑臭的扩散。第三个就是调蓄池,它可以收集过多的雨水,避免雨水进入截污箱,我们做了这个措施污水就不会溢流出来,根本上还是我们污水处理技术的提升,扩容和提升之后我们两岸的截污才可以及时处理,负责没有办法及时反映。实际上我们分段式的设置可以及时地把两岸的污水回送到污水厂做一个处理。
16.代表提问:活动场地安全性如何,路灯及监控设备是否齐全?
陈述人陈述:老年人和儿童区的活动场地,我们都是使用了安全塑胶,满足儿童活动的时候一些冲撞,我们所有的设施都是选择非常好的国际品牌来供应,所以它的机械非常珍贵,也有相关的技术的考量。
无线监控,我们的灯具设计都是结合了这些因素,保证我们沿河两岸的安全性。
17.设计景观是不是可以达到水景设计的标准?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功能性景观的引用,所谓的功能性景观是既有景观效果,也有实际的一些作用,我们设置一方面是西丽再生水厂处理之后的水还是有所超标的,第二个就是大学城这里上游段坡度比较高,携带的泥沙量比较大,我们这一段在河道引入水体森林,一方面可以做净化,所以我们选择的是上游的区域本身也是考虑了整个河道每一段的状况,这个我们也做了计算才做的考量。
实际上景观的生态手法对于水的提升其实效果并不是非常大,还是比较有效的,最根本的是我们污水厂还是要做一个设计,这个也是我们协调的一个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我们两侧的绿色的湿地对我们的雨水做二次的净化,这个是我们景观当中考虑的重点。
六、听证情况评述和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到会听证代表们对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表示支持,同时建议在建成过程中注意安全管理及临时活动场所的设立;还要考虑人车分流的问题,南山区城管局对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回应和采纳,本听证组形成本听证报告供决策参考。
听证组成员:
主持人:詹望
听证员:夏飞轮
听证员:朱荔
书记员:杨达辉
二O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