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2-12-30来源: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索 引 号:

分 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2-12-30

名 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文 号:深南府函〔2022〕225号

主 题 词: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南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反映。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30日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精神,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和《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立足南山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按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

  (二)主要目标

  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开放、社会组织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到2025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8%以上,平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超过3名。

  二、主要任务

  (三)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新突破

  1.持续推进“一街道一文体中心”建设,高规格打造大沙河文体中心、粤海街道文体中心、蛇口文体公园和侨城北文体中心等,高标准推进蛇口体育中心重建项目,推动南头、南山、招商、西丽等街道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将深圳湾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打造成对外体育交流,展示和宣传南山体育形象的高端平台。

  2.推动完成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规划建设3个体育公园,在新建、扩建、改建公园中配建运动场地设施,已建公园要因地制宜配建运动场地设施,新建法兰克福(南山)国际足球培训中心,对大沙河公园网球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推动各街道建设1个不小于5000㎡的公共文体空间,每个社区新建或改建1个不小于1000㎡的公共运动空间。

  3.推动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全区建设总体规划,优先规划建设一批群众身边、便捷可达的社区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智能健身房”等场地设施,并统筹考虑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功能建设,构建完善的“区、街道、社区”三级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体系。

  4.完善公共体育场馆代建代运营模式,探索区属国企运营公共体育场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推动场馆运营专业化发展。推进全区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全覆盖,提升现有体育场地的使用频效,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双向开放,做好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试点工作,支持新建或改造学校时,将教学生活区与体育场馆相对隔离,为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创造条件。

  (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体系

  1.支持举办大型品牌体育赛事,将辖区区位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与品牌赛事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山、海、河、湖等生态资源,推广山地户外、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扩大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系列赛、大沙河生态长廊龙舟赛等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培育、引进帆船、赛艇、电竞等大型、新兴体育赛事,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主题赛事活动,不断提升“南山杯”系列赛、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的办赛水平和影响力,鼓励举办马术、赛艇、潜水、冲浪、皮划艇等新兴特色赛事,支持各街道举办综合性全民健身比赛和单项体育竞赛。到2025年,社区运动会的社区覆盖率不低于80%。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根据各自特点,广泛组织开展日常体育健身活动和群众性赛事。

  3.提升全民健身赛事组织和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体育赛场行为,确保体育赛事活动公平、安全、有序、文明开展,将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为重要任务。重点做好赛事监督和政策指导工作、确保全过程监管落实、落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赛事氛围;区级各体育社会组织要切实履行本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管理责任,抓好办赛、参赛的赛风赛纪管理工作,保障本行业赛事公平公正进行;重点监督各项比赛过程的投诉、申诉流程,严格按程序进行合理申诉,确保投诉、申诉合规合理。

  (五)构建体教融合新体系

  深化体教融合,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针对部分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引导中小学注重从低年龄段培育体育特长生。制定《南山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及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2023-2024周期)管理办法》,按照“片区联动,学段贯通”科学布局,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打通各运动队小学-初中-高中自然晋升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优秀教练员进入中小学合作,提升学生竞技水平,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项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鼓励社会力量办队,通过“以奖代补”激励政策,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在全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学校提倡每天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75%以上。

  (六)创新多维融合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1.支持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促进新型体育产业业态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教育培训、运动装备等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引进高水平重大赛事,推动国际体育资源集聚,支持建设环西丽湖的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打造环西丽湖体育赛事,借助体育赛事拓展旅游资源,扩大消费,实现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电竞场地,举办各类电竞赛事,构建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电竞赛事集聚区。支持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引入国内外水上项目体育俱乐部落户南山。

  2.激发群众体育消费潜力,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创建,鼓励体育消费业态融合创新,重点发展休闲运动等消费业态,打造群众健身消费新增长点。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商圈消费和夜间消费,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采取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探索激发体育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群众体育消费潜力。盘活各类体育资源,不断增加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开办体育培训机构,繁荣体育培训市场,释放体育消费需求,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

  (七)树立科学健身指导新标杆

  1.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制度及上岗激励机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规范化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吸纳优秀退役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人。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2.大力开展全区居民健康教育和宣传,提倡践行“运动是良医”、“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等健康理念,引导居民主动学习健身知识,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为学生、老年人、妇女、残疾人、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提供体质健康评估、开具运动处方等服务。推进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工作持续开展,不断完善全区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促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体检有机结合,不断扩大体质测定覆盖人群,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

  (八)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效能

  积极引进更多有影响力的体育俱乐部,吸引国际知名体育组织和企业总部落户南山。推进南山区体育总会规范化建设,建立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各类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鼓励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下沉社区,建立社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其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活力、管理规范的体育俱乐部,支持其利用公共资源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九)探索体卫融合、体旅融合新发展

  1.完善慢性病,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预防锻炼指南,重视体育运动在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打造运动预防-运动康复-运动评价的运动与健康管理产业链。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鼓励体育与医疗机构建立体医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支持体医融合实验室、运动康复医院和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等机构建设。探索建设体医融合实践示范项目,引导健康体检与国民体质检测机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人才培养,实行体育与健康人才的交叉培训。支持在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增设科学健身、运动康复课程;在体育部门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

  2.探索利用环西丽湖碧道、大沙河、滨海休闲带、大南山等空间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体育+旅游”发展新方案,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竞赛表演、运动健身与文化旅游活动的融合。

  (十)夯实体育文化底蕴

  高质量办好精品文体活动,将各类公共文体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倡导将体育文化融入全区居民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提升全民健身的文化内涵,把体育健身素养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加以积极宣传引导。整合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资源,打造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南山区体育文化特质。大力弘扬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现有文体志愿服务资源,进一步健全全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和完善“体育义工”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体育教师、教练员、大学生等具有体育技能与知识的专业人员,提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探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三、组织保障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列入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动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实效性。针对短板弱项,细化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十二)完善政策机制

  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区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南山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采取“要点+清单”的模式管理,以清单式逐一明确责任分工、制度成果、改革预期成效等内容。强化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结构、绩效与全区全民健身发展目标相匹配。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十三)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的安全监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和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

  (十四)强化人才队伍

  加大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基层服务导向,畅通全区全民健身人才流动渠道,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解读

解读部门

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地址:南山区桃园路2号区委大楼A座28楼

联系电话:0755-26542514

文字解读

图文解读

图文解读
展开解读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