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31来源:蛇口消息报
2021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1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区人大代表、“南山好人”代表、“快递小哥”代表、市民代表、媒体记者代表等组成的南山市民文明观察团走进蛇口街道,以“看国际化滨海新蛇口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主题,开展文明观察活动。此次活动由南山区文明办主办,是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月示范性活动项目之一。
文明观察团先后走访观察蛇口渔街、蛇口市场、蛇口街道行政服务大厅、蛇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南水村史博物馆、蛇口广场、“印象蛇口·3D壁画长廊”,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捕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亮点和瑕疵。文明观察员同时携手蛇口街道海滨社区开展抗疫志愿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疫情防控氛围,为筑牢疫情防线贡献文明观察团力量。
蛇口街道海滨社区开展抗疫志愿宣传活动
上午8时30分,文明观察团首站来到蛇口渔街。当天,文明观察团携手蛇口街道海滨社区在蛇口渔街开展“全民防新冠 健康你我他”宣传系列活动。文明观察员兵分几路,分别在固定咨询台、 流动宣传队、环境卫生巡查队开展志愿服务,与社区工作人员、义工一道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册,赠送一次性口罩、酒精消毒液。“疫情防控期间,请居民朋友注意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保持一米社交距离,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文明观察员反复向社区居民宣传自觉防疫重要性,也对外出不戴口罩的居民进行耐心劝说和引导。
“走千家,进万家,你说这是为了啥?政治权利不放弃,要珍惜!”“美丽海滨是我家,蛇口街道我爱她,I LOVE 蛇口顶呱呱,喜唰唰!”蛇口渔街上的“三句半”表演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围观。海滨社区用居民喜闻乐见的“三句半”形式宣传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辖区营造良好人大换届选举氛围。
据统计,在当天上午活动中,共派发口罩300个、宣传资料300份。海滨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每个月上旬将持续开展“全民防新冠 健康你我他”宣传活动,引导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健康家园·无疫小区”。
蛇口市场升级改造后干净整洁,周边居民买菜体验更佳
文明观察团随后来到升级改造后的蛇口市场。 虾、黄油蟹、贝壳、生蚝……这里各式海鲜琳琅满目,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种食材种类繁多,不同分区采用不同色调,商户身着统一制服,菜市场实行智慧管理,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买菜环境。一眼望去,十分整洁清爽。
文明观察团中有不少“老蛇口”。据他们介绍,蛇口市场在整个深圳算得上是老字号市场,“我们都在蛇口市场买菜很多年了,这里以卖海鲜为特色,附近渔港的海产一上岸,大部分就运到这里了,流动渔民档的海鲜都是当天最新鲜的,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市民还特地开车过来买。没有改造前,蛇口市场环境相对而言乱糟糟的,档口的食材摆放也不像现在整齐,改造后市场的整洁度提升了很多。”
据介绍,改造后的蛇口市场在摊位设置上增加了排水区,地板采用速干防滑材料,方便前来买菜的市民朋友。但实际观察过程中,文明观察员看到,由于蛇口市场以海鲜、水产品为特色,地面难免潮湿,对市民来说,体验感、安全感仍然稍显不足。
从蛇口市场出来,文明观察团沿着南水路前往下一站。南水路人行道原本就狭窄,加上停放共享单车、电单车,妨碍行人行走;此外,一部正在施工的云梯横亘在人行道上,完全挡住盲道,令行人不得不绕路走。文明观察员将乱停放的共享单车、电单车摆放整齐后才离开。
蛇口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业务办理便利,便民设施齐全
文明观察团来到蛇口街道行政服务大厅时,有居民正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办理业务。据介绍,蛇口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共开设177项业务,其中房屋租赁及医保占全部业务量75%,异地就医等服务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蛇口街道行政服务大厅设计凸显海洋特色,整体色调为蓝色,沙发呈贝壳造型;服务大厅明亮整洁,手机加油站、轮椅、雨伞等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行政服务大厅旁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居民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进入,通过政务自助终端机、营业执照自助领证终端机及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等,即可自助办理业务。这得到文明观察员一致好评。
在行政服务大厅母婴室,文明观察员看到,这里配备有婴儿椅、尿布台、饮水机、湿纸巾、酒精消毒液等,美中不足的是,饮水机不出水且未提供一次性纸杯。文明观察员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改进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服务。
蛇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时光长廊带来沉浸式体验
文明观察团第四站是蛇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里是街道党员干部学习实践阵地。文明观察员看到,实践所内设置有消费帮扶专馆、红色电影厅、安心驿站等,销售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为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
在蛇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文明观察员还亲身感受了时光长廊,通过沉浸式体验,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多了解。
南水村史博物馆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展示
石磨、缝纫机、手电筒、锄头、晒谷子用的笸箩、犁土的工具……文明观察团第五站是位于南水社区集体综合楼4楼的南水村史博物馆。在这里,大家看到不少以前的老物件,倍感亲切的同时,全方位感受南水客家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南水村史博物馆,文明观察员看到,博物馆分为 “淳朴南水”“改天换地”“沐浴春风” “与时俱进”和“继往开来”五个部分,通过实物、生活场景再现、照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现南水从小渔村发展到新兴城区的过程。浓郁的客家风情感染着文明观察员,有观察员感慨,“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以前的历史文化了,南水村史博物馆让我们仿佛看到祖辈劳作奋斗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独特的地方文化。”
南水社区集体综合楼除4楼南水村史博物馆外,还建设有图书室、党史微长廊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文明观察员看到,不少社区老人正在图书室读书看报,他们对此纷纷点赞。
蛇口广场融入海洋元素,丰富居民文体生活
海豚跃然于嵌满蚝壳的墙面——这面极具海洋特色的墙上,刻有“蛇口广场”四个大字。文明观察团第六站是位于蛇口新街、金世纪路与望海路交会处的蛇口广场,这里划分成篮球场、休闲广场、休闲草坪、廊架、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等多个功能用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
但文明观察团也发现,蛇口广场在硬件配套设施上仍存在不完善,沙池旁没有配备洗手池,儿童玩耍后无法及时洗手;蛇口广场整体上是露天环境,在酷暑天气里,前来使用体育娱乐设施的居民寥寥无几,造成资源浪费;文明观察员在广场外还发现一处下水道箅子有松动,立即告知相关工作人员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印象蛇口·3D壁画长廊”艺术再现蛇口文化历史
文明观察团的最后一站是望海路上的“印象蛇口·3D壁画长廊”。长廊选取了蛇口人的20多个工作和生活场景,从古朴的老街到喧闹的鱼市场,从繁忙的友联船厂到充满野趣的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从渔村的开丁节、姊妹节到中心河的赛龙舟,从美丽的西部休闲带到即将落成的深圳歌剧院……这里已成为不少市民打卡的“网红景点”。
总长约400米的3D壁画长廊,用简约的艺术手法再现了蛇口的文化历史和新时代街区风貌。文明观察员仿佛瞬间“穿越”了蛇口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感受蛇口的发展与变化,在活动最后,纷纷与壁画中的画面情景拍照合影,留下难忘瞬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