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2-02-24来源:共青团深圳市南山区委员会

分享到: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释放共青团改革动能,引领南山青年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青年之家”做法被团中央选为优秀案例在全团推广。思想引领有媒介,党史学习教育特色鲜明。常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行·在南山”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团员队员拍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视频《学就一个字》、7期《红领巾学党史》和20期《南山红色印记》,累计点击量超37万人次,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团、队课评选,推动40节精品团、队课进校园,面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组织建设有抓手,街道社区团干力量增强。全区注册团员45272人,增加8001人;团组织2516个,增加671个;“两新”团组织1071个,增加423个。开展101个社区团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团委班子,选举产生社区团委委员689名,平均年龄27岁,新任团委书记全部由社区党委年轻委员兼任。青年凝聚有路径,融入南山服务通道拓宽。南头古城青年驿站等3个青年驿站全年为1907名来深实习就业青年提供7天免费住宿、职场技能培训等服务。举办“下一站·深圳”湾区青年人才发展论坛,开展专项招聘会、“南山启航,助梦飞扬”启航感知行、走进名企等活动,帮助青年更好了解南山发展现状;开展“青才育苗”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来自63所高校170名大学生到南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实习,开发岗位数、报名人数、实践学生数三项指标均排全省前列。

  (二)激活湾区发展势能,促进深港青年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为共建人文湾区、打造人才高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延伸青年工作触角,南山大湾区青年家园获评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内地)综合评价A等次。加强人文互动,活跃深港青年交流氛围。在大湾区青年家园建立粤港澳青少年人文交流基地、文创服务基地,举办“湾区青合力·同宗同源”南头古城深港澳青年交流等系列活动,开展“织心湾区”深港青年城市融入关爱和21天粤语学习计划,组织369名深港青年实地交流研学。链接社会资源,丰富湾区人才交往渠道。2021年“展翅计划”推出港澳台大学生寒暑期实习活动专项岗位137个,涵盖南山区机关事业单位、上市企业、社区一线等单位部门,帮助港澳青年更有选择地感知湾区职场。联系15家深港青年发展研究智库,共建“湾区青年智库之家”,举办“湾区对话”、名家讲堂等多场智库品牌活动。联手青年社群,打造新兴社团交融样本。扩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创意”社团联盟,联动居深港人联谊会、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等社团,共同举办新春茶话会、交流座谈会。组织香港棒球队员参观南头古城、腾讯公司,以棒球为媒,辅以场外交流互动,增进深港青少年互联互通。

  (三)发掘青年建功潜能,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全区注册志愿者25.3万人,每天有400余名志愿者在全区13个隔离酒店、24个志愿服务U站、36个重点交通路口、79个医疗场所常态化提供志愿服务。依托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举办南山区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经费资助和指导服务;组织企业义工队、爱心人士到连平等地开展助学活动,资助学生502名、发放助学金96万元。联合区慈善会开展爱心助老活动,为54名孤寡老人提供午餐配送、关爱探访服务。助力“双减”落地,丰富团员队员校外实践。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2期公益暑托班,为110名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快递小哥、志愿者等群体子女提供公益托管。开展南山区“红领巾”公益社团、少年创新院等校外实践活动,全年组织公益活动1072场,服务青少年2.5万人次。树立先进榜样,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学习提升。南山基层团干王颖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快递小哥秦文冲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义工骨干叶丽芬获评“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鹏城少年”和“最美南粤少年”获评数均居省市前列。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团区委将继续深化共青团改革,以“三个坚持”为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组织建设,聚焦青少年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理念。

  (一)坚持党建引领团建示范,深化组织改革

  将党委要求、青年需求作为工作所求,努力把团的工作落实落细。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全部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要精神等,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活动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年度改革,打造区级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示范标杆。深化团组织改革,结合青年流动聚集特点,优化团组织设置,整合集聚服务资源,将11个区级“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作为团的组织形态,优化社会领域团组织管理和团员教育工作。探索成立重点企业团工委,扁平化、项目化开展工作,联动企业,做好腾讯、今日头条等超大型未建团企业的团员青年工作。紧密联系辖区高校,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辖区大学生融入基层治理。加强少先队工作,坚持全团带队、团教协作,推动场地、项目、资源向学校集中投放,与南二外集团等单位开展深度共建,组织政协青联界别委员工作站、青年企业家协会、义工联合会等开展公益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调整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结合“双减”要求,由学校“点菜”、团委“配菜”,精准服务“南山红领巾”。推动辖区高校团组织、大学生社团与辖区中小学少先队共建,实现青年带少年,开辟全团带队新模式。

  (二)坚持广泛联系精心组织,团结凝聚青年

  做青年之友、汇青年之智、聚青年之力,为南山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更广泛联系青年,链组织,运行好政协青联界别委员工作站,探索成立青年人大代表家园,团结青年代表、委员聚力青年发展。联合统战部门、各街道同乡会打造深港青年联谊会,凝聚港深青年“向心力”;链平台,联动万科泊寓会、空体等青年聚集量大的社群开展活动,推动先锋文化引领潮流文化,努力将通过租赁、社群关系形成的“泊友”“空友”等转为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的“团友”。更精心组织服务,立足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青年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文化创意、婚恋交友、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五大方面谋划年度系列活动,从聚形到聚神。联合区委组织部持续开展南山“青才育苗”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回南山发展;与深大、南科大、深职院三所高校的学生创新创业部门合作,首批引入艺术科技、非遗传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6类12个大学生项目团队进驻大学生创新驿站,为青年创新基因提供实践载体,并逐步推广到其他高校。创新开展“青春学堂”,以构建团属青年社群为导向,正确引领青年集聚。依托南头古城文化IP,升级改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部,坚持“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压缩办公空间,把场地最大限度向青年开放,打造吸引青年集聚、支持青年创新、引导青年交流的红色“网红”空间。更聚焦群体发力,坐标前海,聚焦深港青年,发挥属地团委力量和资源,在“两城一场六镇双港”建设中找准发力点,协同青年“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开展专题调研,探索融入国家战略的新路径。以数字文化创新为抓手,聚集网络作家、主播、文创青年、自媒体人等“时尚引领者”群体,构建团属协会,撬动社会资源,成立团委“搭台”、新兴青年“唱戏”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优志愿服务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全区常住人口15%的比例为目标发展志愿者,加强与信访、医疗、司法等部门合作建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推广志愿服务,新成立国际志愿服务队、青年“两代表一委员”志愿服务队、青年企业家志愿服务队、深港青年志愿服务队等4支队伍,依托辖区高校大学生、推动成立西丽湖志愿服务队,联合区知识产权促进中心、推动成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围绕城区发展定位和基层治理实际,开辟志愿服务新领域。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完善义工联内部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组织发展制度、礼遇激励制度、数据互动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运营。优化品牌项目管理,突出危险驾驶社会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医务社工+志愿者”项目等品牌特色。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劝导、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弘扬和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以南山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25周年为契机,总结提升南山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公益志愿服务理念进家庭、校园、企业、社区。创新宣传手段和推广形式,广泛动员参与,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志愿者、加入义工队,携手共建和美幸福家园、同心共创“志愿者之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