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区级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时间:2018-05-03来源:南山区教育局
尊敬的计国琴、丁跃、刘鹏、蔡莉莉、郑松、陈思云、梁云侠、侯少飞、李辉代表:
你们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情况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具体部署。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南山区制定了《南山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实施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开展了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活动,着力打造南山传统文化特色品牌,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推动全区传统文化特色的发展。
2015年,南山区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项目组,对南山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情况进行调研,全区共有52所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已开发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有十几种,包括:经典诗文吟诵、书法、武术、京剧、茶艺、地方民乐、剪纸、版画、陶艺、棋类、中华节日文化习俗、传统乐器、皮影戏、传统手工艺术等,部分学校开发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较丰富,也取得一定成效。各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特色项目教育过程中,不同学段具有不同特点。小学阶段多以活动类、通识性课程为主,初高中阶段以国学课程类、文化探究类课程为主。
2016年5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南山区教育局确立了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教育的目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南山传统文化特色品牌,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民族感自豪感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世界公民。
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我们加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决定每年4中旬-5月中旬为“优秀传统文化节”,在“优秀传统文化节”期间,展示、交流各学校传统文化特色项目开展的情况,并组织一系列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活动。2018年4月27日,南山区2018年传统文化节在华侨城中学启幕,中华经典诗文吟诵、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特色项目评选等十余项主题活动将陆续进行。
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办理情况
我局认真研究了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四点建议,局领导同教研室及其南山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组的同志开展了认真的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中提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深圳市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
诚如各位代表所言,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且碎片化,不成体系,学生难以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结合我区的教育实际,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统一大家的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应该既包含伦理、责任、修养的提升,又包含艺术修养的提升。据此,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按价值类、思想类、文史类、科学技术类、体育健康类、艺术类等类别进行梳理,构建了与学校课程体系融通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其一为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小学阶段以《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晨读对韵》等内容为主,中学阶段以《论语》《孟子》《诗经》《老子》《左传》唐诗宋词等内容为主。其二为深圳地域文化课程。挖掘深圳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包括深圳文化遗产、地方历史、找寻古迹、民俗活动、节庆仪式、民间工艺等。其三为中华传统体育类课程。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体育类项目,如武术、太极拳、中国围棋、射箭、舞龙舞狮、踢毽子、抖空竹等。其四为中华传统艺术类课程。如,民族舞蹈类课程、曲艺类课程、民族乐器类课程、书法类课程、传统手工艺课程、民间艺术类课程、茶艺课程等。
2018年4月26日—28日,我们还举办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将深化我们的研究,探讨传统文化与国家课程体系融通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建议中提到的“加大营造我区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氛围”:
代表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360°全方位地展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让学生时时刻刻、每处每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发挥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效应。结合各位代表的建议,我们整合了南山区相关的传统文化特色项目,要求各学校根据师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以营造我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氛围。
具体项目如下: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拟发展重点 发展内容
经典诵读类 古文吟诵 吟诵 在中小学开设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开展“诵读”和“吟唱”活动,体味诗文的意境,培养语感,积累基础知识,增强文学修养。
诗词吟唱
韵律诗词文诵读
体育类 武术 围棋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体育类课程,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建设一批中华传统体育竞技场地基地学校。
围棋
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
咏春拳
中国武术
麒麟舞
文化探究类 校本国学课程 校本国学课程 在中小学开展校本国学课程。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文化遗产、地方历史、找寻古迹、民俗活动、节庆仪式、民间工艺等,开展地域文化探究性项目学习。延伸岭南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
经典名著阅读
经典名著阅读(课本剧)
南粤文化探究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文化教育 地域文化探究性学习
楹联(对联)学习
国学修身课程
传统曲艺类 京剧昆曲 客家山歌 打造一批南山区传统曲艺类特色课程,成立南山区学生京剧社团、粤剧社团,重点发展客家山歌、皮影戏等。
客家山歌
民乐
粤剧
皮影戏
相声
阮乐
皮影戏
舞蹈类 民族舞 舞龙舞狮 在民族舞现有基础上挖掘生长点,开设多民族舞蹈社团,培育南山区学生民族舞蹈队。组建南山区学生舞龙舞狮队。
舞龙舞狮
书画类 软笔书法 篆刻 在全区中小学中将软笔书法和国画融入语文写字课和美术课中,进行普及教育,人人都练软笔书法。开发篆刻课程,开展学生篆刻艺术教育。
硬笔书法
篆刻 软笔书法
国画
衍纸 国画
版画
乐器类 陶笛 陶笛 在原有基础上开设更多种类民乐课程,成立南山区学生民乐团。
二胡
古筝
二胡
竹笛
葫芦丝
传统手工艺类 剪纸 雕塑艺术 在原有传统手工艺社团基础上,成立中国古法纸艺社团。与南山区创客3D打印技术结合,创新传统手工艺。
中国古法纸艺
陶艺 中国染织艺术
陶艺
茶艺
插花 茶艺
泥塑
(三)关于建议中提到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
代表们提及的“在职传统文化教师多是由语文教师兼任”的确是事实。在目前没有专职“传统文化”师资的情况下(专业师资涉及教师系列职称评定等具体政策难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着力打造一支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其一,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块。接到代表们的建议案后,我们先后4次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块”培训。其二,设立“传统文化项目”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如,南头中学彭公瑾老师,工作室设立以来,已开展多项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其三,通过多种途径向人社局建议,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四)关于建议中提到的“推动形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根据代表们“有效整合教育、文化、媒体等各方力量,注重发挥社会、家庭的作用,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面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的建议,我们将以“统筹规划、项目引领、典型示范、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本区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文化场馆,建立若干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以学校带动家庭、社区,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入手,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各位代表,我们将铭记各位的嘱托。在下一阶段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传统文化特色示范学校建设
各学校在原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基础上申报评选南山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分片区建设传统文化项目基地学校,加强功能室、场地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活动。以基地学校为中心,带动辐射片区学校发展特色项目建设。
其二,培训引进国学师资
成立南山区传统文化研究室,培训南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识字培训内容,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能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选择”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文化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国学名校(园)长;组建一支全国知名国学导师队伍;成立南山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开发南山区国学教育MOOC课程。
其三,开发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遴选一批传统文化好课程。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四点半”活动,鼓励学校以购买优秀课程形式,引入民间艺人、技艺大师、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开设课程。鼓励在培养本校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基础上,自主开发、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其四,搭建宣传展示平台
每年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活动展示交流。举行学生硬笔、软笔书法比赛、经典诗文吟诵、国画展等活动,举办新年民族音乐会,为学校的传统曲艺节目、舞蹈节目、乐器节目提供展示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新传播媒体,搭建南山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宣传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学校特色活动。
其五,拓展国际交流项目
依托“一带一路”,输出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办合作开展传统文化项目的国际交流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向全世界。与国际华文组织联系,开展华文交流、培训、游学活动,为国学导师、名师提供国际交流展示机会。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底蕴与国际理解思想的学生,开展中国文化传播小使者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访问活动。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建议,欢迎您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祝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南山区教育局
2018年5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