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区级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时间:2020-10-23来源:中共南山区委外办
尊敬的朱志晟,苏文秀,林坤杰,张伟才代表:
《关于加强南山国际化街区标准化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就建议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国际化街区的标准化建设
为了通过可量化、可比较和可操作的指标设定推进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建设,2013年,南山区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南京大学等专家团队,立足南山实际和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对南山区国际化城区建设进行定位思考并着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南山区国际化海滨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南山区的基础建设、国际交流等各方面设定了基准值。201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编写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将“国际化”这一宏观的目标具体到4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其中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也被列入指标体系。
国际化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能够系统全面地评估城区的国际化水平,为国际化建设提出具体分项目标。但对城市的国际化评价,除了从城市经济国际开放度方面衡量,还要从城市人文国际开放度来评价,在制定国际化街区建设标准之上,强调历史文化记忆及地方特色。而诸如此类自然特色和历史特色往往无法通过量化的方式给予具体评价标准和统一规定,只能采用定性的方式去评价。
此外,国际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领域,各个城区之间存在分层,不同层次上内涵和职能也不尽相同,如南山区,近年来国际化建设工作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在此次国际化街区建设中,主要计划在涉外管理服务、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下功夫。其他如罗湖区,计划依托浓厚的商业氛围和产业基础,深入挖掘产业优势;福田区,主打国际金融和科研创新,在完善人才和办事服务的同时,开展众多中外交流品牌活动;宝安区,紧扣片区规划,打通会展产业的上下游全链;盐田区和大鹏区则计划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各区之间条件不同、情况不一,“一刀切”地为国际化建设设定具体指标恐怕无法适应辖区国际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二、关于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发展规划
1.2019年,市委外办下发《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从国际化街区网络规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人才服务体系、智慧化建设、国际化软环境、国际化街区理念传播推广六大领域对深圳国际化街区建设进行布局。同时,《实施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不同领域可供借鉴的具体对策,引导各申报街区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目标,结合辖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将国际化街区建设与片区未来规划和生活质量提升紧密结合,因地制宜打造主题突出、结构完善的国际化街区。
2.国际化街区建设主要涉及硬件建设和街区“软环境”两个方面。不仅要求街区硬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更强调街区公共服务、人才服务体系等“软件”的国际化。依据《实施意见》提出的国际化街区建设六大重点任务,市委外办进一步印发《<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责任分工表》《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重点工作指引(2019-2022年)》,将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为体制机制、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人才服务、智慧化发展、国际化氛围及宣传推广等7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以规则与标准创建国际化街区,为各区、各街道国际化街区创建工作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建设标准。
3.除了通过《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重点工作指引(2019-2022年)》明晰街区的生活配套,提升街区文化、体育、商业、休闲等公共场所的国际品质,配置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等要求外,市政府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圳市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街区内道路、公共空间中所使用英语标识的要求加以规范。为确保方案中由我区配合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南山区认真梳理方案中涉及我区的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重新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关于加强南山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工作责任分解表》,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关于南山区国际化街区的创建情况
诚如您所了解,南山区国际化各要素相对齐备,辖区外国人大量聚居。在此次国际化街区建设中,我们将努力调动外国志愿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建立国际专家库和智囊团,并在全面优化国际医疗、国际教育方面做出探索。
疫情前,南山区拟召开国际化街区建设交流推进会,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区将择机召开会议。目前,区内蛇口、招商、粤海、桃源等街道正紧密结合街道的基础条件和特色文化,围绕相关方案有序开展国际化街区建设各项工作。
蛇口街道:依托原来坚实有力的工作基础和初始积累,对政务服务、公共设施配套、居住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并逐步完善街区内静态和动态的语言服务环境。同时,依托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多方联动管理的优势,集中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创立了能覆盖辖区95%以上境外人员的“一中心三站点”服务平台和“1+N”管理模式,以点带面,拓宽涉外渠道,定期开展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上户清查、案件处理、涉外法律服务等政策类服务活动及社区融入类活动,全面细致地开展了涉外工作,有效提升了对辖区内境外人员的管理服务质量。此外,蛇口街道还深入各社区、各物业小区管理处,通过和社区工作站书记、网格协管员、社工活动组长、物业小区主任、楼栋管家等的面对面沟通,以及和各小区内热心中外居民代表等的座谈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蛇口国际化街区建设的意见,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向,打造具有蛇口特色的国际化街区。
招商街道: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构建多模式的外语服务环境。1.提升外语服务环境,如:在街道重点地段设置双语标识;制作英文版市民手册、垃圾分类手册;收集各部门资料、外籍人士经常咨询的问题作为素材,整合推出英文版每日一句视频发布到机关工作群从而提升街区工作人员外语能力与服务水平;优先招聘有外语优势的社区工作者;等等。2.为外籍居民在辖区居住、工作提供便利,如:在幸福招商,南风国际化SWI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双语讯息;联合辖区内6所国际学校,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活动,增强中外文化交流;联合辖区内政务、医疗、饮食、娱乐等方面资源编辑并翻译成《招商街道便民手册》;等等。
粤海街道:辖区多数外籍人员为留学生及访问学者等,街道结合区位优势及资源,一是鼓励外籍居民积极参与街区、社区治理,并输送深大社区外国志愿者到其他社区、企业、单位参加公益性活动,提高街区治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与本地居民的互助与成长,增强社区归属感,共建文明和谐的国际化社区。二是用好社区、高校、企业“三种资源”,建立国际化街区建设专家库,邀请深大教授、企业家等相关领域专家,不定期为街道建设国际化街区提供指导建议。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场所,为国际人才及外籍人士提供出入境、居停留、工作许可等事项的“一站式”咨询服务。三是加强国际友好宣传标识建设,制作粤海国际化街区宣传画册,梳理概括国际化街区特色亮点、配套设施以及生活服务指南,持续完成深大、粤桂等社区的标识双语改造,并对辖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外语标识进行检查。四是瞄准国际化街区城市环境建设目标,新建多个街心公园、花巷等,全面提升市容环境,营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街区形象。
桃源街道:计划从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包括在街道行政服务大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智园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安装双语标识;积极协调区直部门在主干道、学校、医院等地设置双语标识;在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和部分社区开展双语服务试点,以及举办系列针对外籍人士或高素质人才的国际化文化活动。此外,由于辖区外籍人士主要来源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街道在国际化街区的建设上,更倾向于服务此类国际人才,例如建设国际会议、国际文化活动、产学研融合配套基础设施等。
南山区的国际化形成源于自然生长的国际化氛围,发展于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分工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外办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区内关于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方法,继续加大力度,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街区,为全市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贡献南山智慧和南山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使南山区工作、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感谢您对我区国际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