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学生防溺水活动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练 “理论科普+双轨实操”织密安全网
信息来源:蛇口消息报
时间:2025-07-30
7月26日—27日,由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扑通入夏,安全先行”小学生防溺水专题活动在南山文体中心游泳馆举行。80组亲子家庭现场亲身体验,“理论科普+双轨实操”的创新教学模式,将防溺水教育从纸上谈兵升级为实战演练。家长们一致高度称赞道:“这是一堂能提升家庭安全意识的实用课程!”
聚焦防护盲区,破解溺水隐形风险
“全球范围内,每小时约有30多人溺水,几乎一半溺水死亡发生在29岁以下人群中,近四分之一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没有成人监护的儿童溺水风险尤为突出。”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三大创新举措聚焦防护盲区。一是建立“家庭联防”机制,让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共学共防,从源头降低儿童无人监护游泳玩水的风险。二是识别“无声溺水”,让大家认识到溺水者可能无法呼救的关键特征。三是破除施救误区,持证应急救护员通过现场演示教学,普及心肺复苏(CPR)标准施救流程,颠覆“倒挂控水”等溺水事故施救错误的方法。
此外,本次防溺水教学活动还科普了溺水高发的原因、危险水域的识别、游泳中的危险行为,以及同伴遇险时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求救与施救等防溺水安全知识。
双轨教学创新,赋予家庭应急能力
家长学施救,孩子学自救。此次防溺水教学活动创新采取“双轨教学”模式。安全讲师通过“理论+实操+互动”教学模式,让家长们学会了施救技巧,孩子们学会了自救技能,既提升了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当发现有人溺水,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在安全讲师的指导下,家长们通过心肺复苏假人教具学习溺水施救技巧,掌握识别溺水者生命体征、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完整的心肺复苏标准施救流程。
溺水风险不容忽视,溺水自救方法很关键。活动现场5名持证救生员贴身护航,手把手指导孩子完成入水前热身,在适应水温后学习水下换气,并在泳池中浅水区完成“仰漂式”“抱膝式”等落水自救姿势的实操练习,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落水自救方法,能在水中遇到危险时为自己争取救援时间以挽救生命。
长效行动延伸,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生命无价,预防为先。此次教学活动突破传统“说教式”模式,将防溺水实操场地搬入泳池,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能真正“下水”学的实用救命技能课。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溺水不应该仅仅靠警示牌和口号,而是要让每个人都拥有“能救人的手”和“会自救的脑”。
家长张女士认为:“这场活动让我和孩子都收获满满。我学会了CPR,孩子也增长了防溺水安全知识。这种‘带着水花的安全课’应该成为暑期标配。”
下一步,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将进一步创新探索应急科普模式,持续创新安全科普宣传,为市民带来更多有用、有趣的安全应急科普活动,助力全民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全民安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