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易用专区

当前位置:长者专区 > 今日要闻

从边缘到引擎 深圳科创版图在此铺开——南山北强势崛起

信息来源:蛇口消息报

时间:2025-07-18

字体:
分享到:

  在深圳南山185平方千米版图上,由桃源与西丽两街道组成的“南山北”,曾因发展滞后,长期被视作遥远的边缘地带。如今,这片后发区域正以破竹之势强势崛起,从沉寂走向澎湃。

  深圳“机器人谷”凭借“产学研用”生态声名鹊起,成为科创领域一颗耀眼新星;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内,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重塑制造业新形态;西丽高铁新城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一座“巨无霸”超级枢纽崛起在即……数百个重点项目正滚动建设、全速推进,处处都是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

  近日,记者行走南山北,扑面而来的现代化建设气象令人耳目一新,真切感受到南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未来南山”的密码,既镌刻在“十四五”收官战的冲刺坐标上,也镌刻在“万亿城区”蝶变跃升的关键节点处,更镌刻在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的壮阔征程里。而南山北,这片热土正以蓬勃生长之姿,给出最生动的注脚。

961309_jiangsk_1752756070984.jpg

  一座“无界之城” 产学研熔铸“机器人谷”硬核生态

  若问今年南山科创的“顶流”,答案大概率指向“机器人谷”。

  在南山区北部,阳台山与塘朗山相拥的谷地间,沿留仙大道铺展的科创长廊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令人惊叹的“机器人进化”奇观——有的机器人如武林高手腾跃翻转,稳稳完成前空翻;有的化身咖啡师,指尖轻旋便调出一杯拉花拿铁;有的成为“登山助手”,助人轻松征服高山;更有无数机器人在工厂流水线上,与工人形成“人机协同”的默契节奏…… 这里,正是深圳“机器人谷”,一片汇聚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创新要素的科创沃土。

  在机器人谷设立总部的相关企业中,除了大疆、优必选等行业标杆,还有越疆机器人、速腾聚创等上市企业,以及智平方、肯綮科技、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数十家创新企业,共同构成产业集群的“星辰图谱”。

  创新成果喷涌看似偶然,实则是生态孕育的必然。行业专家分析,“机器人谷”能吸引明星企业扎堆集聚,一方面得益于南山北部充裕优质的产业空间,另一方面则依托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最集聚、知识密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核心区域之一。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作为“智核”,为机器人谷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科研基础:集聚了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9家诺奖实验室星罗棋布;超620家各类创新载体纵横成网;深圳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于此。更有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南科大概念验证中心等“转化桥梁”,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

  沿着留仙大道,机器人谷串联起深圳大学城、留仙洞总部基地、南山智园等创新节点,构建起“高校—研究院—企业”的黄金三角架构。“15分钟创新圈”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起步的“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便是生动注脚。10 年前,哈工大(深圳)博士生邱纯鑫在此创办企业;10年后,速腾聚创已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市值第一股”,总部就设在母校对面的红花岭工业区。

  今年5月,速腾聚创与同处机器人谷的库犸科技签约,三年交付120万台车规级全固态激光雷达智能割草机器人——两家企业在科教城内“背靠背”扎根,只隔一条马路,却共同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闪电跨越”。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越疆成立时从中科创客学院的一个工位起步,10年间搬了5次办公室,始终没离开机器人谷。”南山智园崇文园区内,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道出缘由,“由于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配套服务,在创业初期,我们的创始团队带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的加工件。”

961306_jiangsk_1752756039359.jpg

  如今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创新活力持续涌动:X9高校院所联盟实现357门课程互选,资源共享打破校际边界;西丽湖论坛、青年科学家502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思想碰撞点燃创新火花。南山区正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为路径,加快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全力打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无界之城”。

  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好比一片茂盛的“创新荔枝林”:政策是阳光雨露,高校企业是林中乔木与灌木,政府是辛勤园丁,只有根系共生、养分循环、适地生长,才能实现“万荔成林”的生态繁茂。南山区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制度生态——多样共生、竞争活跃、生命力旺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真正实现融合。

  一场“空间革命” 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在留仙洞片区的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10多家企业总部以“联合上楼”的创新模式集聚入驻,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天际线的新弧度;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里,现代化厂房如矩阵般铺展,产业集群效应已蔚然成势;百旺信工业园则正加速旧貌换新颜——作为“工业上楼”2.0 版本的示范样本,这里正蜕变为孕育南山先进制造业的“火种基地”。

  从总部集聚到智造升级,从旧园焕新到业态创新,在南山北部,一条串联起“总部基地+高端制造”的10公里产业带,已如银链般串联起沿途的创新节点,既托举起企业向上生长的空间,更铺就了先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的路径。

  大疆的总部扎根留仙洞,制造基地则落子百旺信——研发总部与生产线的物理距离持续缩短,如同为创新装上“加速器”。在这条“黄金产业带” 上,无论是处于孵化期的初创团队、成长期的中坚企业,还是领航行业的龙头力量,都能在产业链的紧密串联中,高效链接上下游资源、精准匹配合作伙伴。

  近日,智能装备运动控制领域领军企业雷赛智能发布高自由度灵巧手解决方案,引发行业关注。“雷赛智能历经了4次搬迁,扎根深圳20多年,始终在南山,最近的一次是两年前从南山智园搬至南山智谷。”雷赛智能副总经理杨立望说,如今,企业的生产基地设在百旺信工业园,总部、研发、实验室等核心空间均布局在这条“黄金产业带”上,形成了“研产一体” 的高效闭环。

  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企业落户需求迫切,土地资源却趋紧,对此,南山区早早打响产业空间“保卫战”:以“联合上楼”“工业上楼”向天借地,打造“智造空间”;以“链链互促”向集约要效益,让空间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2019年8月23日,深圳首个“联合上楼”项目——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在留仙洞奠基,土地利用效率达传统招拍挂方式的10倍以上。拿到“新家”的企业名单中,包括创梦天地、兆驰股份、东鹏饮料等知名企业。

  南山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上楼”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特别是对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扎根深圳、布局南山,具有机制借鉴、信心保障、降本助力等积极意义。2021年,这一创新举措,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47条”之一。

  “产业园即产业链,上下楼即上下游。”从愿景照进现实,南山以空间变革蹚出土地集约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只要是好项目,来南山,一定有地可落。”这是南山区委、区政府向广大企业发出的“诚挚邀约”。总投资超10亿人民币,1月16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壮大工业区奠基——优质项目与空间保障精准对接,正是承诺的生动印证。

  今年3月,南山区率先出台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其中“产业空间支持行动”明确提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企业提供近100万平方米政策性产业研发用房和工业上楼厂房,入驻企业可享受市场租金3—7折优惠。

  以点带面,空间拓展在各街道落地生根。以西丽街道为例,为拓展产业空间,街道与社区、股份公司通力合作,正系统梳理零散、低效的产业空间,形成集体物业“一张图”,建立58个园区台账,结合近51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形成备选清单,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栖身之所。与此同时,加快开展王京坑工业区改造提升,助力老旧工业厂房实现向新型产业制造集聚区的蝶变。

  一座“超级枢纽” 站产城激活“未来南山”新动能

  茶光路(拟更名为“龙珠大道”)上,一侧是留仙洞总部基地的雄伟天际线,玻璃幕墙折射着科创光芒;另一侧,高铁新城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超级枢纽”正拔地而起。在不久的将来,旅客出站便能直面这片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蓬勃气象——总部基地的科创活力与新城的建设热潮交相辉映,勾勒出南山攀高向新的清晰轨迹。

  西丽高铁新城位于深圳科创中轴(深圳湾—科技园—西丽)与“山海连城”重要节点(大沙河水廊、双界河水廊)的山海绿廊双轴交会黄金地段,其南北分别连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总部基地和南山科技园,同时衔接“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魅力骨架,地理与战略价值双重凸显。

  对一个现代化城区而言,真正的中心,从来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集聚势能与辐射动能的双重载体。西丽高铁枢纽的到来,正让南山、让西丽中心区向这样的“中心”加速进阶。

  西丽高铁枢纽的崛起,作为深圳最大高铁站、南山区首个高铁站,正以“超级澎湃能量”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它像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导入南山;更像一座高效的 “能量转换器”,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辐射拉动北部片区与整个南山的产业协同、空间融合,让这片土地的创新活力与生长势能愈发强劲。

  今年5月,深圳西丽高铁新城详细规划首次披露。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透露,西丽高铁枢纽及南侧交通接驳通道组成的交通功能片区,是西丽高铁新城“南站北城、十字轴带”空间结构中的“南站”要素。西丽高铁枢纽作为深圳市“五主五辅”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汇集4条国家铁路、2条城际铁路和4条地铁线路,规模超过深圳北站,对深圳市建设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北城”则为北侧科技创新服务片区和高品质生活片区,“十字轴带”为南北向科技创新轴和东西向的站城融合带。

  与传统车站不同,这座“超级枢纽”的“超级”之处,更在于打破了交通与城市的边界。枢纽规划建设突破传统集中进出站思维,采用适应站城融合的 “多层多向进出、上进下出为主,辅以下进、上出系统”流线组织模式 —— 这意味着旅客从高铁转地铁、大巴换轿车,都能实现 “一站式”无缝切换,最大程度提升出行效率,让交通枢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一座高铁新城,因超级枢纽而生,也必将因之而兴。作为“站—产—城”融合发展新型模式的国家级试点,西丽高铁新城锚定打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城高度融合的示范工程、深圳核心地区的门户地标、城市未来生活的典范城区”目标,目前正加速推进重点地块土地整备工作,推动规划建设驶入快车道。

  行至南山北,目之所及,无边光景一时新。当超级枢纽的“脉络”持续延伸,它将不仅是交通的节点,更会成为串联生产、生态、生活的“城市神经中枢”,为“未来南山”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