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7来源:蛇口消息报
疫情之下,志愿者从各行各业、四面八方赶来,红马甲外穿上防护服,活跃在封控管控区、核酸检测采样点、社区出入口、通关口岸……他们都是“活雷锋”,他们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各个抗疫战场茁壮生长。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人人都是“活雷锋”争先恐后做义工,在南山的抗疫战场频频上演。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南山团区委、义工联紧急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帖,截至目前建立了12个群,进群人数逾3000名;建立蛇口、招商街道参照管控区志愿服务队,近500名志愿者应声响应;自2月25日以来,南山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超4万人次,服务时长达24万小时;截至目前,南山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25.7万人……
近日,记者约访了几位志愿者,谈谈他们的志愿服务经历,一窥志愿者背后的精神力量。
志愿者叶丽芬:做义工,是生活方式,也是生活动力
叶丽芬已经连续7天奋战在家门口的各核酸检测采样点了。每天早8时出门,晚10时收工回家,服务时长约14个小时。她是一名义工,今年55岁了,志愿服务年限达37年,服务总时长超46000个小时。“学雷锋做好事,是我自小就接受的生活理念,做义工,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动力。”叶丽芬对记者说。
作为桃源街道义工骨干,叶丽芬协助街道组织社区联防联控核酸检测采样点的义工招募、统筹工作。自“0215”疫情发生以来,南山区各核酸检测采样点义工需求猛增,她协助每天招募、统筹的义工超过150名,同时还经常接到各种临时招募、调配义工的任务。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记者听到了她嘶哑却仍然耐心的声音。长时间提高声量说话,让她咽喉水肿、声带充血,连吞咽时都要慢点轻点。
“这样做义工,不累吗?”叶丽芬干脆地说,“不累呀,相比之前一些的专业志愿服务,这算简单的了。”疫情发生2年多来,志愿者叶丽芬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的身影出现在高速路口、口岸、社区……也曾出现在武汉。
2020年6月,作为专业心理志愿者,她到武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清晰感受到了疫情给武汉人民留下的心灵创伤。“他们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焦虑、惊慌,在他们的描述里,云是静止的,树也是一动不动的,他们内心承受太多了。” 叶丽芬和其他的专家志愿者一起,提供疫情之下的心理调适、心理减压服务,让受助者的脸上从几无表情到有了笑容。那些逐渐绽放的灿烂笑容,让叶丽芬感受到的累与乏,瞬间消散。
“助人自助”,是叶丽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诠释了她的部分生活。2010年到2014年间,她接连患上了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化疗让她的一头青丝全部掉光,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药,也无法抵御癌细胞疯狂攻击带来的痛苦。但她热爱志愿服务,身体稍有恢复,她便又回到服务对象身边。首次手术5年后,她再次走进医院复查,各项身体指标竟奇迹般变好了。医生得知她已自行停止用药很长时间时,惊奇不已,寻不到原因。叶丽芬知道原因,身患重症者,一旦找到活下去的动力,就会变得无比坚强。“做义工为人民服务,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帮助他人让我觉得生活有价值、有劲儿。”叶丽芬说。
志愿者王进:那句“谢谢” 足以打消所有的辛苦
王进是一名新义工,2020年底来深之后,才加入的义工队伍。成为义工一年多后,他被评为南山街道抗疫优秀志愿者。“只有真正去做义工了,才知道志愿服务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中有辛苦、有不开心,但市民的一句‘谢谢’,能让所有的不开心,瞬间烟消云散。”王进说。
做志愿者,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的,一站就是几小时;一句简单的话,全凭嗓子重复喊,喊到喉咙都沙哑;忙的时候,连饭也吃不上;基本上都是户外服务,天寒时冷得发抖,天热时汗湿透全身……这些辛苦,来自于身体,不值一提。真正的苦,来自于市民的不理解。
王进曾看到一位年逾60岁的长者志愿者,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不溜,被市民埋怨……“不过,当听到市民的‘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时,所有的疲惫,都会瞬间烟消云散。”王进对记者说,做义工是一件有魔力的事情,只要做了,就停不下来了,那些诚挚的感谢,那些善意的笑容,想努力去收藏保存。
问及为何做义工?他说,最初的想法是受人之惠以之为报。来深之前,王进曾在湖北老家居家隔离了两个月,吃穿用度几乎都是志愿者和一线防疫人员送上门的。“他们是‘活雷锋’,帮助了我,我也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雷锋精神、志愿精神传递下去。”
志愿者戴兰芳:只要还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志愿者戴兰芳一直活跃在抗疫一线。疫情初期,“镇守”小区卡口,之后在深圳湾口岸坚守南粤大门,再然后在蛇口街道疫苗接种点服务,而今在海湾社区的核酸检测采样点,总能看到戴兰芳的身影。“只要深圳有需要,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戴兰芳对志愿服务的热爱。
2011年初做义工时,戴兰芳“形单影只”,而今“家人朋友”在旁,志愿服务做得有滋有味。“刚开始,家人朋友不支持、不理解我的志愿服务热情,慢慢地,可能是受感染吧,一个个都加入了义工队伍,都成了‘活雷锋’。”戴兰芳的儿子,从中学时期开始,周末跟着她做交通劝导义工,现在工作了,得闲时就跟她一起做抗疫义工。作为蛇口街道义工队长,戴兰芳经常接到临时招募义工的任务,时间紧急之下,叫上家人和朋友,十来个人的义工队伍很容易就组织起来了。
乐此不疲做义工,是因为志愿服务带来了很大的获得感。戴兰芳说,之前自己不太喜欢主动与人沟通,有事喜欢闷在心里,做义工需要大量沟通,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久而久之,发现自己性格开朗了,整个人都开心了很多。戴兰芳还觉得,做义工能让自己保持住年轻的心态,让自己退休之后仍然能跟着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因为做抗疫志愿者,经常需要帮长者填写资料,戴兰芳的智能手机用得很溜;因为时常遇见国外友人寻求帮助,她学会了下载翻译软件与国外友人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