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5来源:蛇口消息报
10月23日-29日,第四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南山分会场暨南山区“非遗在社区”展演展示盛大举行,一周内,8大主题活动相继亮相,涵盖非遗项目展演、非遗技艺传习、展览、音乐会等,为市民带来一场非遗文化盛宴,感受古老非遗与现代流行碰撞的火花。
古城新韵,南山非遗项目集体亮相
10月24日上午,南头古城热闹非凡,一场“古城新韵”沉浸式非遗展演展示正在此举行。走进古城门,满绣非遗、李氏一指禅、剪影在广场中央现场开班授课,不少市民兴致盎然参与其中,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非遗技艺;剪影、古琴、内画、禅门太极拳、捏面人、唐三彩、白氏传统药香制作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贯穿古城南北、东西街,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围观。
沿古城南北街来到大家乐舞台前,这里人头攒动,早早就汇聚了闻讯而来参与此次非遗展演的市民。南山区民间艺术团的南山麒麟舞和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带来的舞龙巡游展演拉开了展演序幕,锣鼓喧天、场面宏大,氛围热烈;随后,南山醒狮舞登场,威风凛凛、活灵活现的醒狮表演掀起一阵阵高潮,引得市民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精彩画面,发出连连惊叹;蛇口南水客家山歌唱出了客家民俗文化的淳朴动人,展现传统山歌的艺术感染力;古壮拳力量感十足,传承传统武术文化;非遗佾舞体现东方文化的智慧……此外,展演现场还为南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包括李氏一指禅诊疗术、古壮拳(傅氏家拳)、白氏传统药香制作、剪纸(肖像)、佾舞等,并为南山区非遗文化志愿者颁发证书。
丰富多彩,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除“古城新韵:沉浸式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外,第四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南山分会场还开展了七项丰富的非遗活动,八大主题活动共同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传统非遗之美。10月23日上午,“铁血强国:传统武术与现代部队交流会”走进部队驻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10月23日下午,“南国霜降:节气里的诗意中国”在南山区党群服务中心邀请市民欣赏、学习插花艺术;10月25日,“遇见佾舞:舞蹈中的民族记忆”走进前海社区前海花园,邀请市民学习佾舞文化;10月25日至28日,“非遗秘语:给孩子们讲述非遗的秘密”将走进龙苑学校、麒麟小学、后海小学、文理实验学校,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讲述非遗故事,传授非遗技艺;10月29日下午,“茶香绕梁:秋日里的琴茶花香”将在不二人文空间举行,古琴声中学插花,坐而论道品潮茶。
南山区文化馆作为南山区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也在本次非遗周带来两场活动。10月23日至29日,“百福荟萃:深圳剪纸精品展”在文化馆二楼展厅持续展出。10月28日晚,“桐音琴韵:岭南派古琴音乐会”将于文化馆剧院奏响。
创新传承,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古老非遗在新时代如何做好传承?南山区文化馆提出“三在”传承发展策略:“非遗在学校、非遗在社区、非遗在企业”。“非遗在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传承观念在学生们心中从小扎根;“非遗在社区”推动一批非遗项目进入南头古城、前海社区等多个社区,让非遗融入市民生活,让非遗产品焕发活力;“非遗在企业”与华强方特、华润置地等企业合作开展非遗活动,在传统节庆里带来应时的非遗体验,市民有了越来越多接触了解非遗文化的机会,感受传统非遗魅力。
传承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今年以来,南山区文化馆在数字化非遗保护传承新方式上加强探索,携手《深圳非遗》栏目录制多项南山非遗项目,展现非遗传奇故事和匠人精神。结合重要节庆,开展形式多元的非遗展、演、公益课等活动,打磨出“我们的节日”“守艺课堂”等多个品牌,同时开展线上直播,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让更多人看到、听到非遗文化。
目前,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由18项增加到24项,得到了长足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