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7来源:蛇口消息报
3月14日,人民网研究院在北京发布《市辖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市辖区“小巨人”企业数量排行榜中,北京海淀、深圳南山、深圳宝安数量位列前三。
“专精特新”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小巨人”企业数量成区域经济发展“具象指标”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专精特新”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专精特新”放入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自2019年工信部正式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来,“小巨人”企业数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具象指标”,也被视为区域“创新力”的体现。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含金量,甚至堪比上市公司。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1025家。截至目前,南山区累计“小巨人”企业310家,占全市约三成,数量居深圳各区(新区)第一,密度居全国区(县)第一。
政策扶持与梯度培育给力 南山区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
在南山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何以盛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得益于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政策扶持方面,南山区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扶持措施,明确提出,对注册地位于南山区或迁入南山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南山区专精特新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搭建投融资多方合作平台,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场路演活动,支持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3月6日,南山区发布《支持科技型企业千亿融资计划》,建立“3+1”精准融资白名单体系,“3”即符合“专精特新”等国家标准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潜力企业、近三年获清科50强创投机构投资的新兴企业,首批共计7305家科技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1”即保留产业部门推荐通道,为“20年前在出租屋办公的大疆”等种子企业保留政策支持空间。
在强化梯度培育方面,南山区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范围,每家企业由一位挂点领导和一个职能部门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诉求,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人员配置,组建覆盖全区相关部门的服务团队,为专精特新企业遴选申报、政策解读及受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此外,还从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支持。
2025年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力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
创新驱动与产业集聚明显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催生“南山智造”
南山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高、专利数量多、成长性好、产业集聚度高等鲜明特征,主要集中在“14+7”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布局,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呈现井喷之势。
3月13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雷赛智能正式发布DH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首款“普及型”DH116灵巧手解决方案,具备11自由度,标配6个触觉传感器,最大负载可达全球领先的40公斤,自重仅490克,特别适合于工业自动化与商业自动化等大批量、低成本应用场景。
更早的两天前,同样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它能像人类一样丝滑完成上述行为,双臂操作精度达到0.05毫米,成为全球双臂操作能力和直膝行走步态“最像人”的人形机器人。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带领团队从南山北部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公寓起步,仅用10年时间,去年底登陆港交所,成为全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时空壶翻译耳机、浩瀚科技手机稳定器、潜行水下机器人……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南山智造”,也均为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
创新潮涌背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些企业所在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被誉为“世外桃源、学术净地、创新高地”,集聚了深圳近半数高校、半数以上全职院士,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区域。
在这个被誉为“梦想和奇迹最容易诞生的地方”,一批又一批的“小巨人”企业从南山成长、起步,走向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