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来源:蛇口消息报
水质持续向好,河湖变身龙舟“黄金赛道”。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深圳南山“母亲河”大沙河。报道称,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大沙河上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赛龙舟活动,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河湖生态治理的新成效。
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贯穿南山全境,繁华市区的清澈河道,成为龙舟的“黄金赛道”。今年端午,18支来自高校、企业、南山辖区街道及区内企事业单位、各地龙舟协会、龙舟爱好者组建的队伍,齐聚大沙河,参加龙舟邀请赛。
龙舟赛现场,河流碧波荡漾,岸上,游客群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次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沙河的水质非常好。”深圳大学龙舟队队员曾洪发说。
龙舟比赛对河流、湖泊的水质与流速都有特定要求,因此,这也考量着城市的治水能力。赛事活动前,南山水务部门连续3天对大沙河水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沙河水质均为优良,达到地表水Ⅲ类或以上。
曾经,大沙河也“伤痕累累”。此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及人口快速增加,大沙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加上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塞,水质日渐变差。近年来,南山区秉持“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全流域系统治水思路,大手笔投入实施治水提质,重点对大沙河开展雨污分流、补水增容和驳岸生态改造等综合治理,坚持雨污分流、三水(污水、初期雨水和基流)分离理念,流域内744个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造出这一深圳治水标杆。
在河流水质提升的基础上,南山区沿河畔串联绿地、公园,修建休闲步道,高标准打造了仿若“绿色飘带”“城市项链”的生态长廊,获评广东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如今的大沙河,不仅是鸟类栖息地,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绿美南山”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行走河畔,不时都能看到高校学子、青年白领在河道上练习皮划艇、赛艇的身影。去年,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成立后,师生学子在大沙河上竞技赛事、展示风采,享受亲水乐趣,日渐成为常态。
“我们通过‘河长吹哨 部门报到’的工作方式,让各级河长成为大沙河的‘贴身保镖’,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水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和水环境治理的‘双提升’。”南山区副区长叶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