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南山区领导做客《民心桥》节目 就垃圾分类热点话题与市民交流

时间:2021-12-23来源:蛇口消息报

分享到:

693708_wudan_1640180483814.jpg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一周年,南山区垃圾分类工作有何亮点?临近年关,今年全区垃圾分类交出了怎样的“民生答卷”?就民生关注的热点,下阶段南山垃圾分类工作有哪些新的举措?

  12月22日,南山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卓做客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898)《民心桥》节目,围绕南山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现状,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与分享。

  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南山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负责人参加活动。

  南山走出特色垃圾分类之路

  “南山区给大家的一贯印象是科技强区、经济强区,事实上,南山也是人口大区,实际管理人口250万。辖区不仅有高新区、大型商圈,也有很多城中村、老旧小区,南部、中部、北部均有自己的特点。”李卓说,这种多元化城区结构特点给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提出了一些挑战,也让南山区成为实行垃圾分类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南山区不断探索,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垃圾分类之路。政府主导方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挥部,区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统筹协调,33个成员单位和8个街道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社会协同方面,南山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生态环保意识非常强。比如,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率先将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的环保理念引入酒店行业,自己引进了处理设备,实现餐厨垃圾100%就地处理、源头减量,减少二次污染及运输车辆碳排放。全民参与方面,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南山居民的绿色生活新时尚,很多居民踊跃参与成为志愿督导员、蒲公英讲师、社会监督员。

  南山实现垃圾不外运、“自产自销”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南山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绩?

  据介绍,南山区在全市最早建立最为规范完善的垃圾分类分流收运处理体系,建有废旧家具、玻金塑纸、废旧织物、有害垃圾、果蔬垃圾、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年花年桔、绿化垃圾等9大分类垃圾分流处理基地,实现了垃圾不外运、“自产自销”,还帮兄弟区处理每天500多吨垃圾。目前南山区每天垃圾产生量约3100吨,其中约1150吨进入九大分流体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剩余的其他垃圾进入焚烧体系,实现全量焚烧,每日焚烧绿色发电达130万度,垃圾分流分类率达37.1%。

  如今,在西丽生态公园,常会看到家长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场面,这得益于南山垃圾分类科普阵地的建设。近年来,南山区在全市率先打造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和南山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两大宣传主阵地。其中南山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开馆以来共开展800多场活动,接待5万多名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是目前全市垃圾分类领域接待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荣获国家、深圳市多项荣誉。

  “小区共同体”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运动”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性工程,南山是如何让垃圾分类这项“全民运动”走向千家万户?

  南山区牢牢抓住社区、居民小区主战场,通过社区党建这根“红线”,串起小区治理共同体,撬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在全市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中,南山区17个社区获评“百优社区”,2个社区书记获评“百分书记”。其中,南头街道前海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小区治理伙伴”,充分收集群众意见,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引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小区共同体”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治理中,形成“我要分”“为我分”的主人翁意识,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广大市民不仅以身作则践行垃圾分类,还像蒲公英一样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让垃圾分类在南山成为绿色生活新时尚。

  物联感知系统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督导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除了人力,也离不开科技赋能。作为科技强区,南山区垃圾分类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据了解,在智慧管理方面,南山区在名家富居、大新新村、天鹅堡等小区试点垃圾分类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探索5G在垃圾分类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强化垃圾分类高效管理工作的科技支撑,总结经验后将全区推广。通过在前端投放点加装AI摄像头、给垃圾桶加装身份识别芯片,在中端给运输车辆加装GPS、监管摄像头、称重设备,在末端全面配备称重设备、监控摄像头,南山构建起全链条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系统,对每一个投放点、每一桶垃圾实现全链条、全天候、全覆盖的智慧监管。

  下一步,南山区还将推进垃圾分类一网统管,计划用一个平台、一个App解决垃圾分类的所有问题。

  “小手拉大手”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育才阳光幼儿园老师通过《民心桥》热线反映,平时幼儿园早餐结束后,老师会带领孩子们清洗、收集牛奶盒,想了解牛奶盒回收的具体情况。

  据介绍,牛奶盒资源回收是南山当下推进垃圾分类校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与习惯。目前区城管和教育部门正在探索牛奶盒资源回收项目,发动全区小学、幼儿园参与牛奶盒资源回收校园实践活动试点。对这项实践感兴趣的小学、幼儿园可向区教育局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报名参加试点,会有专人指导如何处理喝过的牛奶盒。南山区专门选定了一家企业上门回收牛奶盒资源,回收的牛奶盒经过处理后,可以生产成再生纸、塑料颗粒、铝粉等原材料,并进一步加工制作成环保再生产品。

  除了回收牛奶盒,南山正在开展“蒲公英小小志愿者”培训活动。经过培训并结业的孩子,可在南山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担任小小讲解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新时尚。

  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

  垃圾收运车辆夜间噪声扰民问题如何解决?区领导现场回应,南山收运企业尽可能将老旧车辆更换成新能源车,减少噪声,目前全区过半的收运车辆已更换为新能源车。此外,各收运企业科学设计收运路线及时间,收运车辆尽量不进小区。

  设置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时,如何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据介绍,在前期规划选点时,南山坚持便民而不扰民、尽量原址建设的原则,按照每150至200户设置1处集中分类投放点的一般规定,通过科学研判、广泛公示、全程宣传、意见征求,确定集中分类投放点选址。

  但由于部分城中村、住宅小区空间有限,难免有些投放点会设置在距离居民楼较近的地方,有关部门也会认真听取居民意见,依法依规处理,并通过美化投放点环境、加强保洁管理等措施,尽量减少对居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此外,在后续长期管养维护中,将对所有投放点实行密闭化改造,从源头杜绝垃圾外露、产生异味等情况。

  积极探索厨余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

  厨余垃圾分类是市民关注热点。据悉,南山区根据居民下班时间、投放习惯等,将厨余垃圾投放时间较其他区整体推后半小时,避免垃圾长时间堆放,影响生活环境。

  接下来,南山区将聚焦厨余垃圾分出率及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两大重点,以“绣花”功夫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在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方面,南山正在积极探索厨余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计划试点智慧化精准统一管理餐饮单位厨余垃圾,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在餐饮门店相对集中的食街建设厨余垃圾集中投放点,对相对分散的餐饮门店上门收运,所有门店需在平台注册、扫码投放,从而实现应收尽收,并对每家餐饮门店投放频次、投放量等进行实时分析。此外,还将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各住宅区家庭厨余垃圾的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家庭厨余垃圾量下降趋势;通过出台督导员评星定级办法及督导企业“红黄牌”管理办法、运用好执法及“不分类不收运”抓手,促进投放管理人、义务人履行垃圾分类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