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从蛇口“开山第一炮”到南山创新动力 央视特别报道中的“南山元素”

时间:2020-10-15来源:蛇口消息报

分享到:

  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在大会正式开始前的特别报道节目中,被提及的“南山元素”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蛇口“开山炮”、“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蛇口奋斗者……这些蛇口印记见证深圳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节目主持人康辉讲述了蛇口一系列创下当时全国第一的改革试验故事。特别报道还走进了南山两个创新创业基地——深圳湾创业广场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管中窥豹南山区的创新创业动力、实力和活力。

  蛇口印记

  1. “开山第一炮”

  蛇口炸山填海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

  1979年,蛇口工业区首次制订总体规划,实施“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车、通航、通电讯和平整土地,水陆空全面推进。而阻碍实现“五通”的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就成了“拦路虎”。

  1979年7月2日,蛇口炸山填海。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被掀起,一股巨浪冲天而去,刹那间,到处飞山走石,山崩地裂。这座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山头,其爆破的工程规模和作业难度,在当时国内同行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这声炮响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2.蛇口“4分钱”

  打破“大锅饭”拉开分配制度改革序幕

  在特别报道中,康辉讲述了蛇口“4分钱”拉开全国分配制度改革序幕的故事。蛇口工业区开发建设初期,工人们的工作就是把装满土石方的翻斗车拉到不到一公里外的岸边卸下来,当年计划经济体制内实行八小时的工作制,干多干少,都是一样,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当年10月,蛇口工业区指挥部宣布了一个消息,工地将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天必须装运40车的石料,但超过这个定额后,多拉一车,就奖励4分钱。4分钱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从那一天起,蛇口工地上的工人们,每天平均运石料100车以上,一个月下来,每个人都能多拿100多元的奖金。后来有人说,蛇口工地上的那次工资改革是真正的改革开放“第一炮”。

  随后,深圳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遵循经济规律,大胆开展各项制度创新,进行一项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1980年,深圳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实行双向选择,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和配套制度。1982年,实行工资改革试点,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打破“大锅饭”的分配制度。

  3. “一声春雷”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振聋发聩

  40年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挥洒汗水的建设者,既有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如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原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也有平凡普通的打工者,如“三洋打工妹”、“凯达玩具厂”打工者,他们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共同打拼出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奇迹。

  在特别报道的画面中,记者看到,在蛇口微波山脚下,工业一路和南海大道交会处,时间广场一块醒目的招牌上写着12个鎏金大字——“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振聋发聩的口号是由袁庚提出来的,犹如“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给保守僵化的守旧思想带来了强大冲击力。这句口号也宣誓特区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派。

  康辉在特别报道中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2007年,蛇口最早的外商独资企业凯达玩具厂成立25周年,当年在凯达玩具厂工作的第一批女工拜访袁庚,临别前,90岁高龄的袁庚老人向这批女工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对蛇口第一批建设者深深的尊重。

   南山创新

  1. 深圳湾创业广场面积12.3万平方米汇聚3万余名创新人才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区域内,分布有超过50个创新创业团队。”探访深圳湾创业广场的央视记者在与特别报道节目做直播连线时,如此介绍该创业广场创新创业团队分布密度。深圳湾创业广场西接腾讯总部大楼,东临百度国际大厦,南靠阿里国际总部,是集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孵化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据悉,面积为12.3万平方米的深圳湾创业广场,汇聚了逾千个创新创业团队及3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产值超过1000亿元,创新产品涵盖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等多个高科技领域。观众跟着央视记者的镜头,走进深圳湾创业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产品展示区,看到了由本地创业团队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POS机、智能识别芯片等各类高科技产品。

  深圳湾创业广场只是南山区科技创新实力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底,南山区内共拥有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207家,其中国家级70家、省部级279家、市级858家;集聚了22位院士、1800多名科研人员;诺贝尔奖实验室达到9家,超过全市80%。区内90%的科技型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上市企业中90%为高科技企业。

  2.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新团队468个

  通过特别报道节目的镜头,从空中俯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可看到由10栋建筑组成的现代感十足的黑白色建筑群构成了繁体“梦”字。深港青年梦工场的确是粤港澳创新创业青年圆梦之地,据与特别报道节目做现场连线的记者介绍,截至今年9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新团队468个,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36个。“前海给了我们很多创业政策优惠,涵盖从生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扎根前海发展成长。”一位创业者表示。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也是前海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报道节目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前海深港合作区成立10周年的发展成果: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从2013年49.89亿元增至2019年的2288.99亿元,增长44.9倍,年均增速89.2%;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24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934家,持牌金融机构243家;截至目前,前海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7.3万家。“前海,再次让世人见识了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特别报道节目主持人康辉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