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5来源:蛇口消息报
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南山区面临着独特的生态多样性保护挑战。近日,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获悉,通过系统科学调查、创新科技赋能和广泛全民参与,南山区不仅摸清了区域生态家底,更记录到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内的808种维管植物和421种野生动物,为超大城市如何守护生物多样性交出了一份扎实答卷。
南山区是一个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齐备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陆域生态监测与保护面临着调查周期长、人力投入大、实时性不高、巡查存在死角等诸多难题。南山区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依托5G网络和CIM数字底座,建设了一个涵盖陆生脊椎动物、水鸟、城市气象、康养因子等多种生态监测要素的环境感知网和生态监测网络。近两年,南山区已持续监测到黑脸琵鹭、彩鹳、黄嘴白鹭、勺嘴鹬、猕猴、马来穿山甲、豹猫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物种。借助科技的力量,南山区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物种,还能让更多市民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它们,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经过3年努力,南山区累计记录到维管植物150科521属808种。更令人欣喜的是,南山区还发现了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二级保护植物土沉香和桫椤等在内的8种重要物种。野生动物的调查成果同样丰硕。南山区共记录到野生动物5纲27目87科42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胸鹀等。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猕猴、蛇雕等27种重要物种也纷纷现身南山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依靠政府和专业机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南山区积极创新机制,先后建成5所自然学校和8个环境教育基地,年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超百场,覆盖市民10万人次,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