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5来源:蛇口消息报
2月21日,深圳市举行“科学教育·社会协同"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南山区通过中小学科学教育宣传片《以创新之力,开启科学之门》、共享教育资源地图发布等3个环节分享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充分体现了南山区科学教育的行与思,以“闯”走进世界;以“问"思考世界;以“闻”探索世界;以“阅”洞察世界;以“阔”驰骋世界。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南山区中小学副校长、科学教师参与活动。
校馆衔接、城教融合
南山区开创了“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深化完善场馆、企业、高校等社会机构合作的区域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的优势,为全民科学素养培育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活动发布了人文、科普、基地和场馆四类南山区共享教育资源地图。从人文到科技,从实践到场馆,南山区点亮了科技南山、生态南山、红色南山的地图,深入探索南山科学教育实践路径,共同展望未来教育。
在“人文类资源”中,南山区传承红色文化,联动110多家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系列校外实践课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开发特色生态课程,并融入教学全过程。
“科普类资源”中,南山区构建“科技+实践”教育平台,拥有27个校外实践基地、26个科技基地和50个综合实践/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科技和人文社会的平台。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前沿科技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地类资源”中,南山区引入“设计师责任制”,推进“植物园进校园”计划,30所学校完成“共建花园”项目,打造集生态教育、美育培养、劳动实践于一体的校园空间。此外,开发100亩城市农垦智慧农场,学生通过参与智能灌溉、农作物种植等实践,培养劳动技能和生态意识。
“场馆类资源”中,南山区深入实施“每周半天计划”,13家场馆入选深圳市“一校一馆”特色场馆。推出移动科技馆百场进校巡展活动,将180件科学互动体验展品带入全区中小学巡回展出。2023—2025年,共开放83座体育馆,全部接入i深圳APP,预约人数达47万人次。同时,71家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4万余人,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近500场。
陈坚表示,南山区通过整合科技强区优势,形成“人文+科技+生态”多维教育体系,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和拔尖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支撑。该体系实现三大突破:教育空间利用率提升40%,校企合作项目增长65%,学生综合实践时长增加120%,构建起“校馆衔接、城教融合”的新型教育生态。
签约南山,协同育人
活动现场,南山教育与科技企业、高校、社区等校外实践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将为南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南山二外(集团)学府一小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将携手共建“学府一小腾讯教育人工智能示范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资源,开发阶梯式课程资源。
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四小与中国电信国家双创基地将在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工程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同泽学校将与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人工智能课堂,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场景。同时为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方面专业培训。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沙河小学将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社会教育资源。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二小与深圳市珊海连城青少年海洋生态交流中心将通过海洋生态教育,提升学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南山区科学教育将继续在科技创新、高校合作等多个领域不断探索,为更多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带来启发,激发更多人对科学教育的关注与参与。
相关新闻
拥有27个校外实践基地、26个科技基地和50个综合实践/劳动基地;
30所学校完成“共建花园”项目,开发100亩智慧农场;
开放83座中小学体育馆,预约达47万人次;
71家中小学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4万余人,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近500场;
教育空间利用率提升 40%,校企合作项目增长65%,学生综合实践时长增加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