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3来源:蛇口消息报
由南山街道党工委主办,南山博物馆协办的“99最强音”南山街道党建周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活动今日在陈郁故居正式启动。本次党建周活动举办时间为7月1日至5日,南山街道全体党员将分批依次前往陈郁故居,诉真情,颂党恩,为中国共产党99周年华诞献上真诚祝福。
据介绍,活动期间,陈郁故居一号展厅内将搭建“党员留声亭”,亭内放置“留声机”,党员可在亭内抒发感情,畅享心声;二号展厅内将搭建“声音工场”,配备智能打印机,党员可以尽情留声,诉说心声;三号展厅内将设“声音邮筒”,党员可将心声送给倾听者收获回声。
据了解,陈郁故居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走出了一位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走出了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陈郁,他既是群众心目中的“爱民省长”,也是“南山人民的儿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南山街道“99最强音”党建周活动特地选址于此,重走历史遗址,追寻先驱足迹,弘扬红色文化,缅怀英雄人物,传承革命精神。
陈郁故事(下)
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陈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缅怀英雄人物,传承革命精神,追寻先驱足迹,弘扬红色文化,昨日,消息报刊登了陈郁故事(上),今日继续介绍这位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南山人民的儿子”、群众心目中的“爱民省长”——陈郁。
1949年,陈郁出任在华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基础上改组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部长。接手燃料工业部后,能源建设可谓百废待兴。全国解放时,煤炭的年产量只有1400多万吨,石油工业几乎是一个空白,偌大的中国,只有一个玉门油矿,年产原油不过10万吨。电力工业也非常落后,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184万千瓦,年总发电量83亿度。
陈郁决定从建立机构做起。他以华北公营企业部为基础,改组了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陈郁就完成了组建燃料工业部的工作,还成立了煤炭工业总局、电力工业总局和石油工业总局,迅速搭起了三个管理总局的架子。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陈郁带领工作组来到百年老矿——开滦煤矿,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工人住宅都是用破烂材料搭成的棚子,到处都是垃圾粪便。在开滦,陈郁下井与工人一起劳动,又同矿党委一起开会,研究进行民主改革,调动矿工积极性。后来,开滦煤矿民主改革的经验在全国推广,“通过这一改革,确立了党对矿山的领导,确立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王犁野说。
陈郁抓住改进落后生产技术这个关键不放。他主持制定了《国营煤矿全面推广新生产方法的决定》,废除了一些落后的生产方法,在全国推广“分区集中”、“后退长壁式”等先进的采煤方法。他身体力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到过许多矿山、电厂和油田生产现场,和职工一起劳动。到1952年底,新的先进的采煤方法在全国大部分煤矿得到运用。
195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代表中央和陈郁谈话,派他回广东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
回到广东后,陈郁坚持发展工业、发展能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思路。尤其是对于能源这个“老本行”,他先是通过调查驳斥了“广东无煤论”,并把广东的煤炭产量从1957年的86万吨提高到1974年的626万吨。
陈郁认为,如果广东能自己生产石油,将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先后拜访了包括李四光在内的很多专家,希望能在南海找到石油。在他的推动下,一场南海石油勘探会战打响了。
为了在南海能够找到石油,陈郁不顾高龄,数十次登上海上钻井平台,帮助钻井队解决各种问题。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仍然牵挂着南海石油勘探,一直叮嘱:“一定要在南海找到石油。否则总理要批评的。”
任职广东期间,广州市稍微大一点的工厂,都留下了陈郁的足迹,广州工业在他的调整下,逐步形成规模,钢铁、机械、电力、造船都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而每当这些工厂取得成绩,他都亲自去祝贺,广州造船厂生产万吨轮船、广州柴油机厂生产万匹马力柴油机、广州发电厂改装双水内冷发电机、广州建设机器厂研制钻子发动机等剪彩时,陈郁都到了现场。
1963年,香港大旱,民不聊生,全港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香港各界向广东省致信求助。陈郁汇报中央,希望迅速采取行动,并提出解决香港水荒的根本举措,必须是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最终周恩来总理拍板,同意建设供水工程,列入国家计划,作为援助专项项目。1964年4月22日,这项由国家拨款将近3600万元、投入1万多人的水利工程正式动工。
这项工程敲定之前,年过花甲的陈郁率领省水电厅负责人和专家,为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日晒雨淋辛勤奔劳,到现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最终决定采用抽水车的原理,建立8个抽水站,将东江水向南逐级提升后流入梧桐山下的深圳水库,然后输送香港。
陈郁一生为中国工人运动、新中国能源事业以及广东省建设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