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3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次阳台漏水闹矛盾,是楼栋长第一时间赶来协调,不然我们一家都得搬走了。”“门口垃圾问题也是他帮忙查监控、调物业,第二天就解决。”在南山街道风华社区,说起楼栋长,居民的话语里满是信任。
2021年以来,面对高密度、高流动、高诉求的治理难题,风华社区以“楼栋长·微治力”为突破口,把治理触角延伸至楼栋单元,从选育骨干、搭建机制、融入服务“三点发力”,点燃社区治理末梢细胞,让“有困难找楼栋长”成为居民共识。
“谁有威信选谁当”
“选得好”——选“头雁”亮“身份”
风华社区通过“三荐三审”机制,广泛动员群众举荐、党员推荐、居民自荐,从党员、退休干部、义工骨干中择优选拔,经社区初审、居民评议、公示上墙后正式上岗,确保“群众信得过”的人成为治理“前哨”。
为强化身份感与责任感,每位楼栋长配发蓝马甲与工作证,信息张贴在单元口醒目位置,同时建立36个微信群,由楼栋长任群主,协助发布通知、收集诉求,实现“线上通达、线下可见”,入群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目前,风华社区楼栋长联合会已达78人,覆盖33栋楼宇,党员比例达42%。这支队伍已成为基层治理中“群众最先找、问题最先报、政策最先传”的一线力量。
“有心更要有抓手”
“机制好”——搭“平台”强“充电”
风华社区推动楼栋长联合会制度化运行,引入专业团队制定章程、明确职责、组建沟通群,使楼联会从松散组织变为治理实体。
“楼栋长议事厅”是机制建设的亮点。每月议事会聚焦楼栋难题,邀请物业经理、职能部门、居民代表共同协商。2024年,一栋楼前绿化带因私搭硬化平台引发争议,议事厅实地调研后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赢得居民认可,施工如期推进。
社区还将楼栋长纳入“大培训”体系。楼栋长刘淑琴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培训后,调解了一起“阳台滴水+楼道堆物”复合型邻里纠纷,最终促使楼上更换排水管,楼下清理通道。
此外,党员楼栋长组成服务小队,主动上门为高龄长者提供义剪、收纳、心理陪伴等服务,增强了党群黏性,也立起了服务形象。
“服务怎样事上见”
“服务好”——联“末梢”治“源头”
在“议事厅”平台推动下,无障碍通道加装、长者活动室收回等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长者活动室被个别业主长期占用,楼栋长联合业委会与物业多次协调,最终收回并重新装修,真正用于为老服务,居民送上感谢锦旗表达谢意。
此外,在楼栋长推动下,风华社区协调街道人大代表、小区物业、居民代表召开现场办公会,成功促成小区一条狭窄弯道路段完成立项,纳入整治计划。
更典型的是推动“蓝海豚微循环巴士”线路落地。面对十多个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与学生“最后一公里”出行难,楼联会成员多次调研居民出行习惯,与深圳巴士集团反复沟通站点设置、协调雨棚安装,最终促成该线路开通,目前已运行超600天,开行4.8万余车次,极大便利了群众生活。
从“选得好”到“机制好”,再到“服务好”,风华社区用一颗颗“楼栋星火”,点亮了社区治理“燎原之势”。这支从“零”起步、覆盖4427户、约1.7万人的队伍,已从“辅助跑腿”成长为“治理主角”,也推动居民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共建”转变。如今,“楼栋虽小、治理不小”,风华社区正以“微治力”形成“新枫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