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红色基因永流传:沙河五村革命记忆绽放

时间:2025-04-03来源:蛇口消息报

分享到:

  四月的沙河街道,簕杜鹃在春风中舒展着火红的花瓣。4月2日,沙河街道“话说沙河革命历史”进校园宣讲活动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沙河小学(下称“沙河小学”)多功能厅举办,沙河街道党工委挖掘沙河五村革命历史文化,以“铭记峥嵘岁月,传承革命薪火”为主题,进一步激发辖区青少年对沙河革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现场,一段《沙河革命风云》视频,生动再现了烽火岁月中沙河革命先辈的牺牲与担当。1942年,地下党员周振熙、周吉等人来到了沙河五村一带,秘密发展地下党组织,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发动和组织群众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服务。革命先辈曾通同志在采访时说道:“地下支部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宣传抗日,我们就是在那里感化出来。”因此,曾通、吴炳南、吴定夫、曾容、陈子金、陈天兵、陈炳胜、陈桂喜、陈芳、钟石友、张运娇、钟进财、邱运褔、张丁贵、黎丁娇、郑坚明、郑新才等沙河五村儿女积极投身到了革命中。由沙河街道党工委策划的这场特殊思政课,通过视频、合唱、口述史等多元形式,将20世纪40年代沙河五村的革命往事,浇筑成新时代少年心中的精神坐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委党校、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区工商联、区档案馆、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沙河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沙河街道各社区(园区)党委负责人,以及沙河五村革命英雄及家属、白石洲实业股份合作公司代表、杜鹃宣讲团代表、沙河小学师生等参加活动。

942597_jiangsk_1743591614529.jpg

  春泥护花:要让红色历史“传起来”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童声合唱《如愿》响起时,舞台背景浮现出动态水墨长卷:吴定夫率队智诱日军进雷区,陈天兵穿越封锁线运送药品, 张运娇在日本人眼皮底下冒险运送情报……随着音画演进,黑白影像逐渐渲染出彩色现实——今日沙河街道沙河五村的现代化社区、书声琅琅的校园、繁花似锦的街心公园次第绽放。

  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表达,正是沙河街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缩影。“档案不仅是纸页上的文字,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军说,“沙河的革命英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活动,正是要让红色历史‘传起来’、让红色精神‘燃起来’、让红色血脉‘活起来’。”

  烽火记忆:大涌桥上的信仰之光

  “这座不起眼的木桥,却是大沙河上唯一的公路桥,串联起了宝深公路。”杜鹃宣讲团成员赵同琳指向屏幕,为大家讲述沙河大桥“前身”的故事。

  1939年的大涌桥全长50米,横跨在大沙河入海口(今深南大道南侧约35米处),钢筋水泥碉堡如同毒牙咬住桥头。日军每日通过此桥运输军火,将南头城与深圳墟连成封锁链。“没有炸药,就用火攻!”随着讲解,现场画面燃起熊熊烈焰。

  1939年9月8日夜,黄木芬率领12名突击队员潜入大沙河,做好烧桥准备,而王作尧则率领其他游击队员在岸上做掩护。火把抛向浸透煤油的桥板时,对岸碉堡机枪疯狂扫射,在撤退过程中,严顺喜、严润泉、梁捷三名突击队员为了掩护战友,最终倒在了红树林中。这场持续47分钟的激战,使日军陆路补给线瘫痪三个月。

  1940年9月,东江游击队重新整编,开辟了重要的阳台山革命根据地。从这时起,大沙河像一条纽带把沙河五村和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连在了一起,成为游击队进出香港的秘密通道之一。

  1942年,曾通、吴炳南、吴定夫等沙河五村儿女积极投身革命。在沙河一带,他们竭力配合游击队的活动,参战参军,开辟敌后战场……

  红色家风:六个要求的传承密码

  “父亲总说,他所做的一切,比起牺牲的战友,是微不足道的,父亲一辈子忠于人民忠于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曾通的女儿——73岁的曾琳则以亲历者视角,质朴动人地分享了其父亲的革命故事,展现了红色家风的力量。

  曾琳说,父亲对下一辈要求要踏实做人、勤俭节约、尽职尽责、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六个要求成为传承密码,“红色家风不是厚重的历史书,而是鲜活的人生选择,它藏在父亲高大的背影里,刻在为人民奋斗终身的历史丰碑上,留在深圳拔地而起的高楼中,在潜移默化里代代相传。”曾琳说道。

  活动现场,由区关工委及街道负责人为杜鹃宣讲团颁发聘书,由沙河街道雏鹰干部、革命英雄家属讲述英雄故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及沙河小学学生向沙河五村革命英雄及家属献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