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蛇口渔二村:“开丁茶”里有乡愁

时间:2023-09-14来源:今日南山

分享到:

  这个夏天,因着“夜肆•蛇口”美食市集、“蛇口好食节”、蛇口美食持续“出圈”,掀起到蛇口逛夜市、品尝特色美食的热潮。

  活动中,市民朋友们注意到其中的一个“摊位”很是特别,美食供应方不是餐饮门店,而是来自蛇口渔二村,现场“营业”的也是村民。他们将滚烫的茶汤冲进盛放有芹菜、香菇、花生、虾仁、鱿鱼等10余类材料的碗里,一碗五颜六色、散发香味的菜茶便做好了。看似简单的一碗菜茶,却让人食指大动,尝完仍齿颊留香、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碗。这是渔二村举办“开丁节”时邀请客人品尝的“开丁茶”,寓意吉祥幸福。一碗碗“开丁茶”不但让市民尝到非遗美食,也让市民充分感受到蛇口的热情,“圈粉”无数。

  渔二村“开丁节”代代传承,“开丁茶”食材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日益丰盛,蕴藏其中的乡情乡愁和祝福情怀亦如茶香绵延,益发浓郁。2007年,渔二村“开丁节”被定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深圳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从“水流柴”到安居乐业

  蛇口渔二村位于蛇口街道中部,毗邻蛇口老街、蛇口新街、湾厦路、蛇口市场,周边都是市井味、烟火气浓郁的街道、市场。渔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但很是方正,排排楼栋整齐林立,巷道相比很多城中村要宽敞整洁干净。

  在渔二村,很容易“回溯”过去,也容易展望未来。此前经过城中村综合治理,渔二村建设“开丁节”广场和增设文化浮墙,并将村的历史文化通过浮雕镌刻进村中墙瓦。在村中闲逛,不时能看到一面面栩栩如生的浮雕墙,文化气息扑面。

  而一街之隔的村对面,渔二村城市更新项目正在进行,不难预见,未来,旧渔村与新小区将共融共生,共同抒写渔二村的新历史。

  只有了解渔二村历史,才能更深刻明白“开丁节”对渔二村人的重要性。从海上谋生如“水流柴”,到洗脚上岸,再到创办工厂、投资企业……渔二村祖祖辈辈走了一条漫长的路。

  渔二村村民的大部分祖先来自海丰。晚清的时候,海丰沿岸兵荒马乱,渔农们生活很艰难,为了维持生活,有一部分渔民就结伴乘船往南边走。到了珠江口东岸,他们看到有一座半岛,蜿蜒曲折,像一条巨蟒,虽然野草横生,但由于咸淡水交界,浅海鱼类丰富,于是他们就停靠在了这里,重新操起旧业。

  1943年,粤东地区因为战乱、水灾、虫灾、春旱等天灾人祸,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饥荒,从海丰逃至蛇口的渔民剧增,莲艇、箔船聚至200多条,渔民逾600人。农忙的时候,他们会相约一起返乡帮忙收种,中秋过了又再次南下。这样来来回回的,十分艰辛,他们自比“水流柴”。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洗脚上岸,在蛇口渔港边成立渔业二大队、渔二村。1950年至1980年,渔二村原居民在党和政府“渔民陆上定居”政策的鼓励下,先后在蛇口避风塘西面建起了百余间简陋房屋。“水流柴”不复存在,异乡人们在这里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出入嫁娶、添丁进口,逐渐有了归属感。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渔二村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由单纯的捕鱼转为海上运输、创办工厂、投资企业,人口与村舍也不断增加。1992年,深圳开始农城化改革,同年,渔二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并成立了蛇口渔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今之渔二村,人皆富裕和睦、安居乐业,一派现代都市繁景。这正是:叹世艰事难,逐浪洗礼沧海儿男;看风调雨顺,铭碑激励桑田子孙。

  二、“开丁节”里吃茶忙

  早年生活艰难,人生地不熟,更期盼家庭兴旺,渔二村祖先因此将“开丁节”的习俗一并带过来,同时,过“开丁节”也成了人在他乡相聚祝福,增强团结的好办法。因此,这一习俗便沿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开丁节”内涵也不断更新,过去是生男孩挂灯,后来生女孩也挂灯,现在则成了全村居民的共同节日,家家挂红灯。

  “开丁节”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因为刚好每年冬季渔迅归航的时间,就在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三。故此,每年正月十三就成为村民定期捕鱼归航的日子,也就成为村子里祝贺“添丁”及渔获丰收的日子。因为村民常年行走于海上的特殊性,“开丁节”在渔二村的传统节俗的重要程度,远胜于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的光景,是渔二村全年最盛大的节日。

  每逢“开丁节”,亲友们自五湖四海归来,大家一起欢度佳节,街坊们互相串门。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早起装点节日的渔二村,各家主妇操持家务、闲话家常。村内到处彩旗飘飘,灯笼高挂。

  当日下午举办的开丁祭祖酬神仪式,“开丁节”理事会成员登台祭拜天地祖先,并为当年出生的小孩派发压岁钱并送上添丁酒。接着,居民自编自演的具有潮汕民俗风情的歌舞表演正式开始,各类节目轮番上场。

  “开丁节”最重要的仪式,是请客人吃“开丁茶”。村民走街串户,互相祝福,想祝福哪一家,就走进哪一家去吃“开丁茶”。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迎客,来的客人越多,祝福也就越多。来到门前互相不认识客人,主人也会很热情捧上一碗,吃完后再添一碗,以祝贺丁财两旺。

  “开丁茶”是一种饭食,传统的“开丁茶”是将菠菜、芹菜、豌豆等蔬菜炒熟,吃时加爆米花、炒花生米,冲入滚热的茶水,拌匀即食。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丁茶”的用料日益丰富、讲究,一般选取菠菜、芹菜、豌豆、冬菇、木耳、粉丝、芝麻、花生米、爆米花、腊肉、鱿鱼、虾米、元贝等13种材料,或煮或蒸或炒,做熟后拌在一起,并熬制鲜美的肉汤替代旧时的茶水。凡来客,盛一碗菜肴,加入肉汤,便成鲜美的“开丁茶”。

  参加过多次“开丁节”的市民陈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随意串门,热热闹闹一起吃东西,在城市不多见,很难得,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

  三、频频“出圈”“圈粉”无数

  作为渔二村本地人,渔二社区党委书记陈汉宝既是“开丁节”传承的见证人,也是发展的实践者。在“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大环境下,他提出“来了都是自己人,敞开大门办节日”的口号,让更多外来居民了解并参与“开丁节”。

  近年来,蛇口街道党工委、渔二社区党委把“开丁节”作为联系广大群众、增强群众凝聚力的有力抓手,除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渔二村举办“开丁节”,还开展“开丁节”相关民生微实事项目,并推动“开丁节”走出蛇口参加市区活动,持续给这传统的民俗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将“开丁节”打造成为蛇口特色节日文化品牌,搭起了新老居民、中外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社区和谐共融。

  其中,以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为契机,开展“探索开丁节”、“蛇口教科书”新春特别行等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开丁节”,学习制作“开丁茶”,增加他们对本地非遗文化了解和认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群众在社区找到根和魂,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对所生活的地方更有归属。

  今年,还先后组织渔二村村民参加“2022福虎贺岁迎新春”主题活动、“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式‘流动的文脉’非遗展演”活动、“夜肆•蛇口”美食市集、“蛇口好食节”等活动,现场设摊邀请市民朋友品尝“开丁茶”,了解“开丁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