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来源: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办事处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丽街道以“为西丽人民谋幸福,为西丽街道谋振兴”为初心使命,围绕“南山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的目标,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重任转化为责任,凝心聚力交出了来之不易的“西丽答卷”。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建设。坚持铸魂育人。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756次,支部学习日8991次,主题党日3275次,专题宣讲23场;举办“百年礼赞 律动西丽”音乐党课、我的红色家谱和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坚持培土固根。全区首创换届选举“十二字”宣传,顺利完成11个社区“两委换届”,产生全区唯一“双百”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单独组建“两新”党支部95家,其中五类企业组建数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麦科田、光峰科技、土巴兔、TCL联合党委等党建阵地,被评为区级党建阵地示范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西丽街道2021年党工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百余次;建立健全“爱心谈话多样化,廉政谈话制度化,谈话提醒常态化”机制,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二)两城建设。重大项目出彩。全力参与推动西丽高铁新城项目,充分利用征地补偿“政策工具箱”“情况项目库”,实现谈判签约“开门红”;仅用5天完成阜外深圳医院三期用地322套征收房屋的谈判签约,不到一个月完成拆除;用7天攻克官龙学校用地7年未解的难题,实现开工建设,让周边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土地供给提能。并联推进大磡二线外、牛成村利益统筹和百旺九区等12项土地整备项目,整备土地397公顷,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地提供宝贵空间;开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消隐患、拓空间、提品质百日攻坚行动,全年清拆违建过1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产业空间扩容。会同区规划土地监察局等部门高效完成百旺信工业园59栋共30万平方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确权工作,为园区实施“工业上楼”“产业生态型园区”升级改造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
(三)平安西丽。守住安全红线。紧抓安全生产不松懈,41家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行动,整改安全隐患2421项;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地101处。筑牢稳定底线。全市首创“大磡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1+12+407”体系,做到大事先知、难事先议、实事先行,被评为“治理创新示范项目”;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492件,成功化解6宗重点信访案件;开展禁毒宣传活动44场,获央媒报道2次,省媒报道4次。坚守疫情防线。建立社区小区防控“四个一(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见效)”机制,坚持“管行业管防疫”,发挥物业和村集体作用,把疫情防控与小区(城中村)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日常+督促+巡察”居家隔离三监管模式,街道防控办牵头成立日常监管小组和督促监管小组,街道纪工委成立督察落实组,更严更实做好居家隔离管控工作。
(四)民生福祉。服务更加便民。搬迁党群服务中心,活用“党群G+”平台,综合运用5G信息传输和AI人工智能门禁技术,建设“党群G+24”生活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服务阵地。保障更加惠民。紧扣“小、急、难”问题,通过“群众提、政府办、代表督、机构评”的模式,扎实开展258个“微实事”;顺利完成洁丽市场等5家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让居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 安心有保障;成立健康社区行动推进委员会,全力推动健康社区建设。举措更加为民。全力推进辖区23个危险边坡安全整治;新围、曙光、丽湖3个社区入选全市垃圾分类百优社区,所有住宅区均完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建成留仙社区“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提供家政服务类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2439.6万元,惠及近万人。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西丽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战略机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
(一)安全稳定再夯实。疫情防控方面。深化提升社区小区防控“四个一”机制和“日常+督促+巡察”居家隔离三监管模式;继续做好辖区居民群众的疫苗接种工作。安全生产方面。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落实末梢监管”为思路,加强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三小”场所等巡查监管;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着力提升街区安全系数。信访维稳方面。深化“前线排查、一线接访、专线联动”模式,摸清问题底数,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大局稳定。
(二)双城建设再发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方面。深化完善街道服务鹏城实验室工作专班的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大磡二线外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石壁龙利益统筹等市区重大项目;推动开展阳台山南山片区的土地整备工作,助力阳台山打造国家森林公园。西丽高铁新城方面。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搬迁谈判工作,做到谈判、签约、腾空环环相扣。
(三)宜居环境再优化。民生服务方面。推动“好差评”“一窗通办”服务,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推动“微事实”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按照“条块结合、区域共享”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各类服务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继续推动健康社区建设。城市管理方面。加强市容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常态化进行交通、违建、非法经营整治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