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南山区应急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0-01-21来源:南山区应急管理局

分享到: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及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推进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为我区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全区基本情况

  (一)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2019年全区发生各类纳入统计的安全事故234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5起、火灾事故123起、建筑领域事故16起)、死亡43人、受伤92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4.91%、死亡人数上升26.47%、受伤人数下降17.12%。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

  (二)自然灾害情况

  1.森林火灾情况。区森防办共接到火警17宗,其中8宗为误报,4宗为果农焚烧垃圾,3宗为其他火灾, 2宗为林地火情,林地过火面积约420平方米。以上火警均得到及时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影响。

  2.台风暴雨情况。全区平均雨量1520.1毫米,同比下降4%。全区发布暴雨预警47次,其中黄色预警44次,橙色预警3次;台风预警10次,其中白色预警7次,蓝色预警3次。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实行区、街道党政正职“双主任”制,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亲自分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等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68次,四套班子领导年内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工作186次,其中区主要领导带队检查41次,有力保障了各专项整治顺利开展。同时,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专题辅导,并将安全生产作为新入职公务员、科级干部任职等培训的重要内容。

  2.压实属地和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统筹作用,出台安全生产表扬、警示、批评和约谈制度,明确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绩效考核、评功评奖的重要依据,全年下达督办函91份,对6个街道及部门进行了警示约谈,颁发《表扬信》8封;并实施“一案双查”、“两法衔接”,依法依规问责处理责任人12名,其中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倒逼责任落实。

  (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风险防范与管控

  1.狠抓重点行业隐患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11大专项整治行动。我局坚持问题导向,密织安全网格,盯牢重点除隐患,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罚款2130.87万元,行政拘留850人,查处交通违法82.64万宗,禁摩限电扣车1.91万台,责令建设项目停工整改137次,下达消防隐患责令整改通知书3.2万余份,常态化开展“黑油点”打击行动,查扣柴油、汽油15.4万升。二是开展道路交通“百日攻坚”行动。联合交安办围绕“宣劝管罚”四个环节部署40余项措施,构建一类点执法整治和二类、三类点宣传劝导的分级管控模式,设立劝导点1200余个,约1.5万人上路劝导,完成约30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改造,有效整治路面交通秩序、推动全区交通形势好转。三是推进高危工贸行业“排险除患”,在粉尘涉爆、危化品、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开展“标杆”企业创建,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帮扶300家中小型工贸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2.狠抓重点时段隐患整治。一是积极统筹协调,发动“人海战术”,出动13万余人次,检查单位9万家次,排查隐患近6万处,封停单位场所153家。组织成立8个督查组,对各街道“三小”、三合一场所,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进行督查督办,协调整改;并开辟“一把手在行动”和每日督查情况通报专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全天候对国庆重大活动场地施工落实全过程监管,对周边高层楼宇、在建工地以及危化品重点企业加强排查,对周边4个加油站落实停业、派驻危化品工作组现场值守,严防事故发生;并做好应急预案、通讯保障和应急救援准备,圆满完成了国庆两项重大活动应急保障工作。

  3.狠抓重点场所隐患整治。一是针对辖区危化品储存和周转量较大,部分危化品企业分布在人口聚集区的情况,以产业升级为契机,推动人口密集区高发特种气体等重点隐患单位停产搬迁、南山水厂技改,封停涉氨企业心胜山明冰厂,从源头降低管控风险。二是通过挂牌督办、联合执法,完成东角头工业区、一通二手车交易市场、沙坑石场等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拆除整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8家,违法建(构)筑物139栋(处)、25.66万余平方米,查封企业55家;创新性引入社会资源,在无需政府承担任何费用的情况下,顺利落实补偿方案,高效完成中兴之家2号楼182户、700余人的解危空置工作。三是强化风险评估,完成辖区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等1012个重大风险点标识,明确地理坐标,形成全区风险隐患“一张图”,并对全区近5万家单位场所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紧盯重点、精准治理。

  (三)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切实抓好三防工作。一是针对辖区地下工程、管网较多,汛期容易引发坍塌、地陷等地质灾害情况,全面摸排、巡查易积易涝点、危险边坡、河流入海口、地下管网等重点隐患部位8035处、管渠3278公里、道路1685公里,累计排查地面坍塌隐患600多处,及时处置并避免事故发生。二是构建“市+区+企业”极端天气信息共享机制,聘请气象预报员驻点南山,对辖区各区域降雨情况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及时疏散撤离涉危人员。三是立足实际,推动三防“四化”建设(责任化、数字化、标准化、便民化),编制三防指挥部组织架构图、三防工作手册,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2.切实做好森防工作。依托科技手段,在大、小南山等重点山林地带设置29套智能视频语音卡口,实现24小时点对点广播提醒和视频监控。对未纳入公园化管理的羊台山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布设约11公里、17万平方米的森林防火隔离带,加装热成像传感器、森防水塔,加快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并严格落实每日巡查和零火情报告制度,启动大型高压远程森林消防车,切实提高森林火灾预测预警和扑救能力。

  3.切实加强减灾救灾基础建设。一是整合应急处置、防灾减灾救灾物资仓储,加快建立“区应急仓库+8个街道+38个应急避难场所+企业代储”的物资储备体系,共储备物资3万余件;同时,推动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调配。二是对全区57处应急避难场所开展提质改造,强化一系列便民服务和保障措施,通过改善“硬条件”、升级“软服务”,提高防灾减灾综合保障效能。

  (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1.提升协同化水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区应急委、应急办的人员和组织架构,成立38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系统集成,收集并修订应急预案6类110份。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引,明确各部门职责、应急处置流程、主要处置措施,强化部门衔接联动,实现应急处置有序、媒体应对及时、信息协同到位。同时,深化与哈工大(深圳分校)合作,制定应急管理建设规划,为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2.提升专业化水平。一是用好体制内资源,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社区应急管理站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根据片区风险评估情况,对65座应急管理站进行专业化改造,打造“一专多能”、多灾种专业救援队伍。二是拓展体制外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与43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合作,并强化联勤共训,以练促战,组织开展防汛、危险化学品泄漏、防坍塌、反恐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1560场次、参与人员50万人次,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处置水平。 

  3.提升应急处突水平。一是建设4G公网图传系统。引入车载、携带式、无人机摄控装备,通过远程操控、远程录像、抓拍等多种功能,实现应急救援现场视频同步传输至指挥大厅。二是建设移动单兵可视化对讲系统。引入70台可视化对讲单兵和13台数字无线自组网转发设备,加强应急指挥和处突通讯保障。三是部署50余台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接入移动单兵、无人机、布控球、高清摄像、指挥调度终端等多类设备,利用平台实现远程调度、语音通讯、视频、图片采集管理等。同时,实行“处级干部+值班科长+值班员”的“1+1+N”24小时值守模式,建立“应急指挥中心+8个街道+职能部门”的“1+8+N”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实现敏感时间节点对重点部位进行视频主动值班,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协调资源解决问题。

  (五)强化安全应急科技基础保障,提升信息化水平

  1.建立全区应急指挥图层,包括三防指挥、视频监控、风险隐患电子地图、应急救援电子地图。其中,三防指挥图层,主要包括易积易涝点、危险边坡、河流入海口、水库水位监测、大型广告倾角等,实时监测各风险点,实现灾害预警智能化。视频监控图层,整合全区近1.9万个视频资源,增设移动便携式视频监控系统和无人机监控系统,并与大疆签订无人机服务框架协议,实现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视频值班、应急现场视频实时传输。风险隐患电子地图,包括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敏感场所、重要设施设备,含LNG和燃油管线在内的辖区风险隐患点。应急救援电子地图,录入15支应急专业救援队伍、300万元装备物资、57个应急避险场所等应急处置资源,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第一时间就近调动。  

  2.建强区应急指挥中心。发挥经济大区、科技强区优势,探索“互联网+应急”管理模式,推动应急值班平台,与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移动单兵、应急指挥车等软硬件集成,打造集信息报送、指挥调度、跟踪督办为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直达事件现场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

  3.推动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企业自动化改造,对油气管道实时智能巡线。构建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强化建筑施工、燃气、物业等领域监管。

  (六)强化宣教培训,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1.擦亮安全教育体验点。将安全宣传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互动体验相融合,建成南山区安全教育体验馆,打造涵盖居家、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工业生产等多领域、一站式体验平台,为不同受众群体定制“个性化”套餐,充分发挥场馆效能。自运营以来,共接待省市外考察调研团体127次、参观学习人员7万余人次,获评全国应急系统以及广东省首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功协办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司法部、应急管理部高度肯定并发来感谢信。

  2.深入重点人群第一线。一是长期坚持对各行业领域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共培训危化品、建筑施工、物业服务、燃气、绿化、环卫等领域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近9万余人次;充分利用辖区3.5万个视频探头,通过后台采集、“刷脸”取证,对5200余名外卖快递骑手、建筑工人、环卫绿化作业人员开展了32期“平安人群”集中宣传教育和执法行动;开展校园安全宣传及演练2000余场次、培训师生52万人次,通过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3.拓宽社会宣传覆盖面。一是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月及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逾1500场,发放宣传资料46.4万份,受众24.1万余人次。二是组建“安全宣讲团”,深入社区、城中村、工业区开展安全生产宣讲活动7000余场次、培训人员25.6万余人次。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工具、户外显示屏、公交地铁移动媒介等新媒体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共开展网络公开课、专家访谈、网络直播等线上活动5683次、参与人员28万人次,播放公益广告2600余条次,实现宣传教育精准投放和有效触达。

  三、2020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修订党政部门及单位安全工作职责,厘清职责,进一步理顺优化工作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推动责任落地。充分发挥安委办、森防办、三防办、突发事件应急委办等指导协调职能,严格落实综合督查、警示约谈、调研指导等责任督导制度,协调解决应急管理领域突出难题。突出汛期、酷暑季节、森林火灾防护期、国庆春节长假等重点时段,深入开展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防范专项检查督导,推动各项防范应对措施落早落小见实效。

  (二)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定实施2020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油气输送管道、工业园区、粉尘涉爆、锂电池、有限空间、院校实验室、森林防火等其他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能力。

  (三)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自然灾害防治预警工作。制定实施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提质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完善森林防火通讯指挥系统和无人机巡查监控系统,提升森林防火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研究制定落实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动“智慧应急”、“智慧三防”等信息化平台建设。

  (五)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营造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公益广告、“两微一网”、安全教育体验馆等教育基地等宣传教育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推进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应急管理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