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关于印发南山区慢性非传染性综合防治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时间:2012-11-05来源:南山区卫生健康局

分享到: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处以上单位,驻区职能单位:
《南山区慢性非传染性综合防治规划(2012-2015年)》业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南山区慢性非传染性综合防治规划(2012-2015年)

    为切实有效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预防控制工作,减轻慢性病给居民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全区居民健康水平,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广东省及深圳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相关要求及我区社区诊断结果,结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一、编制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
    (三)广东省卫生厅《关于下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粤卫办函〔2010〕478 号)
    (四)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
    (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
    (六)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基本概况
    (一)区域基本状况。南山区面积约18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2010年末常住人口98.89万人,增长1.7%;其中户籍人口49.52万人,非户籍人口49.37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5.96‰,死亡率0.37‰,自然增长率15.59‰;南山区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1720.5亿元,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75464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36.67元。
    (二)慢性病患者患病状况。2009年南山区开展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显示,15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64%,知晓率为50.00%,治疗率为42.00%,控制率为20.67%;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为3.68%,知晓率为77.14%,治疗率为71.43%,控制率为37.14%。
    (三)南山区居民两周患病标化率为231.55‰,慢性病人数患病标化率为225.72‰。调查人口单病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病(45.4‰)、糖尿病(12.5‰)、胃肠炎(7.1‰)、椎间盘疾病(7.1‰)、类风湿性关节炎(4.6‰);两周就诊率为164.6‰,64.63%选择到医疗机构就诊,未就诊比例为35.36%;两周就诊多集中在以社康中心为主,占49.65%,医院为32.87%。
    (四)死亡状况。南山区居民死亡顺位,前三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按照疾病别分类,前五位分别为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高血压病。
    (五)行为危险因素现况。南山区人均食用油消费量45.71g/天,食盐人均消费量7.22g/天,均高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要求的标准;38.7%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32.11%的人群每周锻炼1-2天,10.67%的人每周锻炼3-5天,18.51%的人每周锻炼5天以上,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60.55分钟;人群吸烟率为18.4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1.22%,女性吸烟率为1.46%;被动吸烟率高达40.93%;人群饮酒率为24.50%,其中男性饮酒率为45.37%,女性吸饮酒率为8.93%。按照BMI对体重的划分标准,30.97%的居民为超重,8.45%的居民患有肥胖症;血脂异常率为35.14%。
    (六)辖区内社区条件和设施情况。南山区销售企业执行食品营养标签的加工食品比例达到78%;南山区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总面积229.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2.36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地943个,全民健身路径210条,晨、晚练点228个。
    (七)服务机构。南山区共有各级医疗机构329家,其中国有医疗机构(医院)7家,社会医疗机构168家,社区服务中心(站)90家。南山区基本建立了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体系和三级防治网络。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主要承担全区慢性病防控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八)工作状况。自2001年南山区全面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治以来,南山区先后承担世卫组织、国家、省、市慢性病防控项目30多项,在慢病干预、慢病监测、健康管理、脑卒中防治、学生口腔防治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地探索,并积极将先进、适宜慢性病实用技术引进本区,加快了全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进程。
    1.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南山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73533人,社区高血压登记人数37649人,登记率51.2%,高血压管理人数17803人,管理率24.2%,规范管理人数10725人,规范管理率60.2%,血压达标人数8917人,血压控制率50.1%;糖尿病患病人数16859人,社区糖尿病登记人数7890人,登记率46.8%,管理人数6667人,管理率39.5%,规范管理人数3787人,规范管理率56.8%,血糖达标人数2861人,血糖控制率42.9%。

    2.慢病监测:2010年全区医疗机构高血压新发病例报告8531例,糖尿病新发病例报告4553例;肿瘤新发病例报告1216例,漏报率为0.1%;脑卒中新发病例报告1322例,漏报率为0.1%;伤害监测报告20691例,漏报率为2.5%。
    3.脑卒中防治:高血压人群筛查同型半胱氨酸6749例,干预脑卒中高风险人群4524例,其中药物干预1012例。
    4.健康管理:收集2010年干部职工体检资料1885份,为其中352名高危人群提供随访管理服务,膳食改善率88.5%,运动改善率86.5%,体重改变率48%,腰围改变率50%,吸烟改善率50%,饮酒改善率83.3%。
    5.口腔防治:筛查11605名学生,乳牙患龋率36.6%,乳牙充填率11.5%;恒牙患龋率15.2%,恒牙充填率9.2% 。
    (九)经费来源。经费来源于区财政拨款。
    三、“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平衡膳食、缺乏运动、超重、血脂异常、被动吸烟等慢病危险因素人群比例高;人群慢病知晓率低,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大量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未得到有效管理;学生龋齿充填率低,窝沟封闭率低;慢病专项防控专业人员、工作经费不足;慢性病综合防控全社会参与度低。
    四、总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开展慢性病早诊早治,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水平,减轻慢性病危害,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
    五、具体任务及指标
    (一)慢病综合防控经费投入。
    1.慢病综合防控经费占疾控总经费的10%。
    2.慢病综合防控经费和南山区经济同步增长。
    (二)慢病及其危险监测和评估。
    1.死因监测:每年开展1次全面的漏报调查,完成年度居民死因监测综合分析及报告,出具漏报调查报告至少应涵盖漏报死亡病例信息相关重要信息。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报告覆盖率100%,死因监测网络报告漏报率小于5%,审核率达95%以上。
    2.恶性肿瘤: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报告覆盖率100%、漏报率小于5%,审核率达95%以上。
    3.心脑血管事件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报告覆盖率100%、漏报率小于5%,审核率达95%以上。
    4.每年完成1次重点人群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的监测调查。
    5.每3年完成1次全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6.伤害监测:漏报率小于10%。
    (三)全民健康生活。
    1.执行食品营养成分标识规定,并监督实施,全区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食品营养标签执行率50%以上。
    2.制定合理营养标准和指南,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人均居民食盐摄入量每年下降0.5克以上,居民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
    3.制定控制烟草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控烟规定,创建各类无烟单位,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年下降5%。
    4.优化社区生活环境,社区健身场所和健康教育活动室达90%以上。
    5.全民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30%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35%以上的成人每天运动量达到6000步以上。
    (四)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全区每年组织公众健康咨询6次以上,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宣传活动。
    2.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90%以上。
    3.社区宣传栏覆盖率达90%以上,至少2个月更新1次。
    4.每年开展4次社区健康讲座。
    5.开设学校和幼儿园家长预防慢性病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
    (五)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
    1.机关企事业单位体检覆盖率达60%以上。
    2.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0%以上。
    3.在公共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20个以上。
    4.高危人群血压、体重、腰围知晓率分别达到70%以上,血糖知晓率达到30%以上。
    5.重点人群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早诊率大于50%以上。
    6.社康中心全面实施对高危人群建档管理和健康指导。
    (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1.全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不低于60%。
    2.规范化管理率不低于60%。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60%和60%。 
    4.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30%以上。
    (七)青少年的口腔防治
    1.龋齿充填率逐年增加30%。
    2.适应症窝沟封闭率达50%以上。
    六、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1.建立区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形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调运作机制,建立全民参与健康的工作机制。
    2.区政府慢性病防治目标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3.区财政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经费纳入每年政府预算,支持全区慢病综合防控工作。
    (二)明确慢性病防治的目标责任。
    区政府完成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将慢性病防治工作分解到各单位,明确职责分工,统筹落实和安排慢性病防治经费,建立相应的考核工作机制。各相关单位要把慢性病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掌握慢性病形式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个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积极性。
    (三)建立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政策体系。
    各单位要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宏观的健康公共政策,促进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环境的形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推行全面健身运动,提供慢性病防治政策保障。
    (四)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
    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完善区慢病院专业防控科室的建设,医疗机构及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有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区慢病院和区医疗机构定期为辖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区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通道,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宣传科学的健康观念和知识,将慢性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互联网和公益宣传计划,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采取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宣传的力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形成自我健康行为技能,帮助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对相应人群的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将慢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六)建立健康环境,引导居民健康生活。
    各部门要围绕着健康这一主题努力完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创建无烟单位、健康食堂,增加健身活动场所;要以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己任,组织员工、居民开展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七)完善防治网络,落实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
    慢性病防治工作必须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完善三级防治网络的运作机制,以社区组织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要和需求。做好社区诊断、明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干预措施。制定并全面实施慢性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针对高危人群,选择、评估适宜的筛选方法,提高早期发现水平,针对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不合理饮食和静坐习惯等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进程;对于疾病人群要开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和疾病管理。
    (八)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引入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
    卫生部门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的防治技术问题,探讨慢性病新的防治模式,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及时调整慢性病防治网络和方案,实现科研成果与实际防治效果的统一,努力在防治、康复的应用型研究和慢性病发生机理等基础型研究方面有新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