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来源:南山区水务局
2016年4月,深圳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短短4年时间,深圳在高质量建设海绵城市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探索之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圳模式”有望向全国推广。
大沙河生态长廊、万科云城、深圳人才公园……在南山,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海绵城市典范项目不断涌现,去年,南山新增海绵城市8.03平方公里,10多个项目获得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奖励,为深圳高质量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不竭动力。
作为滨海中心城区,山海相依、水城共融是南山独特的城区特质与魅力。近年来,南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部署,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后海中心区共4个重点片区为载体,全面推进高密度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南山区先后建设了深圳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湾体育中心、万科云城、登良路、海德三道人行道景观提升工程、南光村综合整治、东滨路带状公园、学府路北街心花园等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涵盖水务、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小区等各类型。
据了解,南山区按照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部署,结合公园改造、品质提升、河道治理等专项行动,打造了一批精品海绵项目。今年上半年,南山区两个海绵公园正式落成,分别是深湾街心公园、西丽生态公园。
两个海绵公园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海绵措施,配合绿化景观,维护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和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径流汇总污染物浓度;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湿塘、绿色屋顶等海绵措施的建设,既美化了生态景观,调节了区域气候,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增加了文化休闲设施。两公园开放后,迅速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科普打卡的网红地。
项目一 深湾街心公园
深湾街心公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白石三道与深湾一路交界处,深圳湾超级总部的城市公共绿色轴线上,北临白石三道,南临白石四道,西临深湾一路、海滨实验小学,东临深湾三路。公园占地1.16公顷,是深圳湾超级总部片区建成的第一个公共空间,具有生态和城市活力的示范性。
深湾街心公园以生态方法蓄水、净水,需要时将水加以利用,雨水蓄水池容积为283.5立方米,雨水日径流可收集总量为665立方米,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和景观补水。海绵系统利用自然做功,实现了自然系统中雨水、风能、动能的循环利用。场地内别具一格的标识性风车,可将风能转化为动能,把湿地中蓄积的雨水抽到水渠桥,成为水景观的起点。10米高的飞瀑下落,经层层台地的滞留、净化,形成叠瀑景观,最终重新回到湿地的水循环中,滋养浇灌湿地水景。
320米长的慢跑道,穿行于风铃木花林与芒草之间。透水混凝土材质满足雨水下渗需求的同时,吸引社区散步者及慢跑者共同参与运动。
雨水花园向居民普及雨水收集、植物认知等生态科普知识,强调公园的互动参与。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
公园中心3500平方米的草坪,围合以树林和芒草,让置身其中的居民短暂地与城市隔离,沉浸于树林、光与清新的空气里。可加强自然渗透,涵养地下水;蓄积雨水,调蓄错峰;减缓雨水流动速度,以时间换空间,延缓形成径流高峰;通过绿地系统,起到截污净化的作用;改善城市、小区微气候。
生态湿塘是城市内涝防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人工形成的、缓慢流动的成片浅水区,以及挺水及沉水植物组成。湿地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具有积蓄利用雨水,削减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净化雨水的功能。
项目二 西丽生态公园
继2019年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全段投入使用后,今年“五一”假期,位于南山北部的西丽生态公园正式落成,成为2020年深圳公园建设史上的又一示范作品。公园不仅为深圳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保障,也为市民走近自然、畅享生态环境增添了又一个好去处。
西丽生态公园位于留仙洞片区,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一个风格鲜明,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特色的山林探索公园,通过塑造休闲林步道、阳光草坪、垃圾分类展馆等景观,打造了一个自然、生态、休闲山体公园。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园区内的道路采用透水铺装设计,不仅可补充地下水,而且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
利用场地高差设置观景平台,不仅营造了雨水花园,而且满足了市民的观赏需求。
园区中凡有条件的绿地,都将其地面高程降低到周边地面以下,形成50至200毫米的落差,建成生物滞留设施,具有一定调蓄容积,以蓄积来自相邻地面的径流,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
设计中尽量避免大挖大填,严格保护现状生物树种,倡导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策略。以自然地块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发展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恢复场地内部的生态功能。
项目中建筑厕所及游客服务中心为公共建筑,均结合屋顶绿化设计,绿色屋顶率为100%。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