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广东深圳南山:聚焦“四化”发力构筑人员避险转移安置全流程体系

时间:2025-02-27来源:南山区应急管理局

分享到: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在建工程项目多,极端灾害性天气下的危险区域人员大规模转移安置,一直是每年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重大难题。为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南山区围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流转”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构建完善人员避险转移安置全流程体系,切实提升辖区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避险救助能力。

  (一)规范化管理,扣紧避险安置工作链条

  在充分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南山区制定了《深圳市南山区人员避险转移安置管理办法》,围绕人员避险转移安置全过程,明确各方职责、理顺工作流程、细化操作要求,探索提炼“南山模式”。

  一是健全和完善安置场所储备与分级启用机制。以在册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为基础,其他临时场所为补充,建立集中安置场所资源库,加强统筹管理。2024年汛期前,指导辖区8个街道按照不少于“3(党群服务中心)+3(学校)+N(文体场馆等)”标准,将全区在册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由38处增加至62处,全辖区合计储备集中安置场所达到128处,总容纳量超过6万人.

  二是固化和规范台风暴雨灾害大规模人员转移安置工作经验做法。充分吸取往年台风防御的有效做法,按照“属地就近、相对集中、适度冗余”的原则,建立需避险转移人员和集中安置场所的预设匹配机制,强化日常应急准备,提升临灾转移效率。

  三是强化集中安置场所现场组织指挥保障力度。明确要求安置人数较多(100人以上)或安置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的场所,由属地街道办事处安排领导干部作为指挥长,组织社区工作站、场所管理单位、转移团体所属单位、公安派出所、派驻医疗机构、应急管理服务站等人员组成“1+6”现场管理专班,充分发挥现场指挥部核心作用,强化部门和属地协同。

  四是以先行示范标准指导集中安置场所运行管理。积极对标《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引用地方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并针对社区中心、文体设施、学校等集中安置场所细化制定分类运行指引。同时,要求转移团体所属单位落实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按照每20人配置1名小组长的标准配合开展人员管理,落实“谁的人谁来管”。

  (二)标准化建设,强化场所管护统一要求

  南山区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全辖区在册的62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通过摸底评估、实地勘察、规划设计、物料配置、督导检查等工作,有效提升全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统一形象和管护质量。

  一是深入摸底评估场所基础信息。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突出场所的安全性、功能性和适用性要求,全面评估应急避难场所场址环境、周边交通、主体结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可供应急转换的区域情况等,同步采集相关空间数据信息。

  二是合理规划空间设计功能分区。结合场所内外部环境空间布局,形成完整连贯的动线设计,在场所主要出入口设置总览图,标明周边市政道路、入场路线及安置区域所在位置,对避险人员主要安置活动区域划分不同功能区,指导工作人员在应急转换阶段按照功能分区快速布置功能设施设备,指引避险人员快速识别方位找到目标功能区域。

  三是统一制作制度标牌和引导标志。总结辖区各街道工作经验,设计以“一页纸、一块板、一面墙”的形式,建立一整套工作流程。以“深圳应急”红蓝为主色调,参考《应急避难场所 标志》进行设计完善,采取可移动展架形式成套定制,做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工作制度。

  四是常态化开展汛期督导检查。组织编制《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检查指引表》,指导开展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巡查督查,对场所标志标识、设施设备、储备物资、工作台账等一系列管理维护情况及时复核,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整改。

  (三)专业化服务,提升集中安置保障水平

  南山区试点推行社会化服务模式,为辖区两处学校类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人员、设备、物资等专业化服务保障

  一是应急功能转换与善后恢复。安排驻点人员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按照内部功能分区规划,落实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协助进行应急转换。同时,在结束运行后配合场所管理单位恢复场所原有功能

  二是运行管理机构支撑保障。协助搭建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现场指挥部,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通信、后勤等保障,配合做好应急避难场所24小时值班值守,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通信联络。

  三是现场安置运行保障。安排驻点人员协助做好安置人员管理、场所巡查管理、安置分区管理、救灾物资管理、突发事件临机处置等工作,确保场所运行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四是安置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按照《救灾物资储备标准指引》,统一为安置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物资,保障其在安置场所运行期间的住宿、饮水、饮食、卫生、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

  (四)信息化流转,掌握人员转移全局态势

  南山区推进人员避险转移全流程信息化应用,利用现有的“圳智慧”CIM平台、“一键通”App,优化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完善属地街道、在建工地、监管部门的“大中小”三屏互联互通模式,构建全流程、全覆盖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危险区域人员避险转移无漏管、无脱管。

  一是数据融合“一张网”。将应急管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网格管理等部门的各项数据融合汇总,打通“i深建”“南山视频汇聚平台”“应急避难感知系统”等市、区信息化系统,打造“避险转移人员+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数据库。

  二是人物协同“一体化”。一方面突出平时管理,分别为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街道、社区、在建工程项目开通不同功能的系统账号,随时线上实现转移人员信息核查、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维护、“人员一场所”预匹配等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突出“急时”协同,通过系统直接下发危险区域避险转移任务指令,各单位接收指令后可查看对应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清单和执行动态,有效促进业务协同。

  三是转移行动“一键通”。将基层覆盖最为广泛的“一键通”App作为避险转移过程中的实操和确认端口,实现转移指令任务直达一线转移责任人、应急管理基层干部等,数字化把控三道关,确保“人员撤离、抵达场所、集中安置”全流程有效推进。

  四是应急疏散“一张图”。在南山区现有的“圳智慧”一网统管平台上开发应急疏散专题,将人员转移安置各类底数台账和转移安置实时动态数据进行融合展示,可一屏尽览人员避险转移过程中所有数据流转和任务推进情况,为动态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下一步,南山区将继续以“四化”为抓手,全力推动各项创新举措落地见效,筑牢人员避险转移安置保障网,确保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