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区级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时间:2017-09-27来源:南山区科技创新局
民盟南山总支:
深圳市南山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如下承办意见:
提案基于当前科技供给蓬勃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迟滞的现象,提出了当前创新中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脱节的重大问题,并指出其原因在于创新转化是一个跨度很大、周期漫长的过程,科研成果不会自动转化为产业创新,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推动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提案还提出,要通过创新链打造,积极利用全球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案关于当前创新驱动面临的问题分析到位,对创新规律的理解深刻,对南山区打通科技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通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科技创新的规律表明,从科学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研究再到产品开发研究并非线性展开的,而是存在从知识发现到产品原型、从产品原型到最终产品的两个“死亡之谷”。要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就要打通横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创新链条。从全球创新经验来看,国际领先的创新区都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导入大学和高端科研机构,强化区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是鼓励发展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挥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穿针引线的功能,打通产学研合作链条,实现区域创新从传统的“研究和发展”模式向“搜寻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全国来看,我市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手段,我市构建了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激励机制,初步解决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鸿沟问题,也使得我市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依然成为全国最有活力的创新中心之一。作为我市的创新中心,我区一直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2013年的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我区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2013-2015年)》,率先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五大体系”的20条措施。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实现了服务型政府部门、公益性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有机互动,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产业链,首创“科技服务超市”运营模式,获得广东省科技技术奖特等奖。
近年来,我区一直高度重视高端创新机构在创新链打造中的关键性作用。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举全区之力推进大学城、高新区双扩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西丽湖科教新城。推动北大、清华、国科大、天大-佐治亚等一批著名高校深圳校区加快落地与建设,打造南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支持深圳超算中心扩容,配合市里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引进数学、量子通讯、数字生命、海洋科学等4个重大研究机构。同时,还提出要集聚全球创新能量,加大开放创新布局力度,推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南科大南方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全球范围引进技术、转化成果。
当前,我区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广东省推进 “三区联动”试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西丽片区科教人才资源集聚优势,以创新链打造为核心,构建院所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率先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在我区提出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新目标的背景下,针对本提案提出的问题,我区高度重视,专门召集会议进行了系统研究。提案围绕着创新链的打造,从机构建设、资金支撑、政策保障和平台打造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形成支撑创新链发展的完整体系。经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支持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科研机构。提案建议我区鼓励成立专门机构从事创新链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我们非常赞同。我区一直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培育出一批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光启理工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为了将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研究,我区已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南科大南山协同创新中心。南科大南山协同创新中心以“聚集一流的高端人才,创造一批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流的高科技企业”为发展策略,打造“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并最终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联合成立新型科研机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为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利用全球前沿创新资源,2016年,我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南山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区科技创新局支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英国牛津大学建设欧洲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未来,我区将继续在美国东部、中部和北欧、东欧、以色列、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创新高地布局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创新中心。
二、设立南山产业链研究专项资金。我区一向重视对区域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入研究,我区科创局每年都有专门的软科学研究资金,从2012年到2016年,共资助软课题130项,资助金额共计2385万元。在年初开展的《推进西丽片区“三区联动”试点改革方案》研究中,也已经委托研究机构开展《南山区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研究》,此研究将调研我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状,总结经验,揭示问题,研究对策。针对本提案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已经委托专业的研究机构开展《打通科技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创新链研究》。下一步,我们将在软科学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设立专门的创新链研究专题基金,每年持续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机构进行创新规律研究。重点强化对新产业新业态的跟踪研究和对军民融合产业的人才供给研究。
三、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去年,我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三大措施,以三大政策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区将在三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制定《南山区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的若干措施》专项政策文件。文件重点研究形成五大机制:一是建立产学研的优势产业与专业对接机制;二是建立产学研的多元主体联合研发机制;三是建立产学研的科研成果转移与产业化机制;四是建立产学研的人才交流与相互兼职机制;五是建立新型科研机构产学研内生融合机制。在聚焦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强化产业政策之间的联动性,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工作,把分散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一些分散的独立项目和资金统一起来,重点支持一些以需求为导向,贯穿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成果转化中来。
四、依托“南山科技创新在线”,打造南山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为促进科技人员、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搭建科研社交网络,鼓励信息交流和科技资源的共享,我区打造了“南山科技创新在线”平台。该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整合了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金融、科技中介、媒体等科技创新服务载体,线上、线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实现人员合作和创新服务的有偿交换。目前,该平台建设有成果推介、需求信息、科技金融、创新资源、创业服务、服务机构、创新联盟、政策法规、通知公告、服务备案等12大模块。当前,依托 “南山科技创新在线”,重点推动“创新服务券” 和“科技服务活动”资助项目。2016年度,通过创新服务券促成了4113万元的交易量,52家服务机构共接受科技企业有效创新服务券823.70万元,资助金额为1234万元。备案22个品牌,累计举办181场次科技服务活动,参与活动8233人次,媒体报道累计500余次,服务区内中小企业、项目团队750余家。2016年,在产学研,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方面备案的机构包括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德赛工业研究院、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院、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防伪协会、前海七号网络科技、深圳大学等。未来,我们将在强化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加大对平台的宣传,把“南山科技创新在线”打造成更为强大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放眼全球,大胆探索与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联合打造跨国应用创新协作平台的可行性。
南山区科技创新局
2017年9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