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山区水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完成固投36亿元,有效应对了44场强降雨和7场台风的袭击,辖区河流优良河长比例首次达到100%,提前实现了全域水质优良目标。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实干争先。一是擦亮忠诚底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水务工作全过程。共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7次、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6次、专题党课2次、“学·在南山”5次,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担当作为。深入开展“创·在南山”“红色跑团到,助企加速跑”“党员服务市集”等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互促。三是锻造过硬队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2024年先后提拔1名处级干部,4名科级干部,晋级3名专技技术岗位人员,为水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二)改革举措扎实有力。一是构建水务设施运维智慧化管理模式。持续升级安全生产答题、河道运维管理、排水户巡查等水务综合管理小程序功能模块,有针对性提升水务设施数字化管理水平。二是创新实施基坑施工在线监控和远程喊停监管项目。先后对93个基坑施工阶段在建工地进行在线监管,建立“AI+远程喊停+现场执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流程,显著降低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发现194家次工地异常排水480次,已通过远程喊停及执法查处及时制止并纠正异常排水行为,被监控工地的异常排水行为已从监控初期每月100余次逐步减少到不足20次,有效遏制了黄泥水入管入河问题。
(三)河流水质全域优良。一是达成“河流优良率全优区”。全面落实2024年市第1号总河长令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辖区优良河长比例已于6月底达到100%,创历史最优,提前实现了全域水质优良目标。二是河道运维智能升级。开发水务设施运维智慧化管理小程序功能模块,提高河道运维质量和项目管理效率,目前小程序已在后海中心河试点运行;中心河和桂湾河等河道正逐步推广使用自动保洁船、无人机设备、水质自动监测设备等科技管养设备。三是管网改善全面提速。完成小区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作,启动大沙河流域市政管网完善工程,提升排水管网标准,夯实排水基础设施。四是排水监管源头把控。全市率先开展新建小区供排水设施全流程管控,严把设施验收关。
(四)民生服务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建筑)供水设施提标改造、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等系列工程,实现“出厂水”和“龙头水”水质双提升。累计完成714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和439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显著提升近40万户居民用水水质。将148个公共机构纳入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已在全市率先开工建设。二是建立供水水质监管体系,对1071座二次供水设施实施全面监管,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抽检,确保水质合格率和群众满意度双100%。三是全面强化水资源保障,通过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载体创建、非常规水源挖潜,提前实现多项“十四五”节水目标。截至2024年底,年度非常规水源替代自来水量超390万m³,用水总量约3.11亿m³,万元GDP水耗降至3.27m³,用水效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新增创建各类节水载体52个,超额完成全年创建任务,完成率全市领先。四是大力推进后海河调蓄池工程,目前排海管工程涉人才公园二期工作面已顺利移交,为人才公园二期顺利开园奠定基础。
(五)安全防线坚实稳固。一是建立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监测系统,增强风险预判和应对能力,成功抵御了“4.23强降雨”“7.27强降雨”等44场暴雨和“摩羯”“银杏”等7场台风的袭击,全区未发生大范围积水、严重水毁及人员伤亡情况。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起底式检查辖区在建水务工程,建立高风险领域隐患清单,实施闭环管理。三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出台《南山区水务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现场核查,严格工程项目管理,杜绝违法转分包。四是提升信访维稳工作质效,有力有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2024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件2447件,同比下降14.6%,均已按时办结。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抓实水经济。一是抓规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统筹谋划《南山区水务发展“十五五”规划》及《南山区“六水共治”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及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二是抓固投。全面发力大沙河流域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工程等续建项目,重点推进南山区公共机构(建筑)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等新项目,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固投任务。三是抓营商。围绕“一线四区多重点”的亲海空间布局,牵头起草《南山区水上运动管理规定》,重点开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水质提升工作,积极推进长岭皮水库水质改善项目,升级后海中心区、中心河滨水空间品质,为居民游客“放心游”保驾护航。
(二)严管水资源。一是原水稳增量。联网、强链为重点,推动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管建设、南山水厂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南山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确保2025年原水供应达到200万m³/日、城区应急供水储备能力达到90天。二是用水减存量。全面落实400余家重点用水单位的计划用水管理,加快推进DMA分区建设,积极拓展再生水在工业循环和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应用范围,确保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节水典范城市基本建成。三是饮水提质量。完成优饮、二供“两项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公共机构老旧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全面提升“龙头水”水质,达成供水全城直饮目标。
(三)保障水生态。一是强化河湖管护能力。坚持河长领治,在实现水质全优区的基础上,推动优良河长占比稳定保持100%,23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二是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持续做优新建小区排水设施建设全流程管控,全面开展小区、市政“城市体检”工作,进一步削减管网三四级缺陷,建立健全“厂、站、网、户”全链条运营管理机制,有效推进“双转变双提升”。针对雨季溢流污染问题,有序开展后海河调蓄池工程建设,全力推动珠江口、深圳湾、大沙河三大流域排水管网完善工程,畅通城区排水脉络。三是优化生态涵养能力。规划北部片区人工快渗湿地化改造项目,进一步修复水库生态系统,构建北部片区高质量补水体系。
(四)创新水治理。一是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对辖区内部分重点既有水务设施开展BIM建模工作,推进市政排水管网的三维落图工作,打造水务重点业务应用场景。二是探索多维全链治水格局。在水务执法、监管巡查等领域,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应用,实现立体化涉水事务管理,构建起“天地一体、上下联动”的高效监管体系。三是强化水务安全兜底保障。强化汛前洪涝灾害及地面塌陷隐患排查整治、边坡监管工作,建立风险隐患区域动态管理清单。系统梳理辖区水务行业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监管流程,全面修订和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不断提升水务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效能。
(五)锻造水铁军。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利用党组“第一议题”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强国”“创新南山”等网络平台及线下学习教育基地,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扩大学习教育覆盖“半径”。二是夯实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运用2025年“水务雏鹰”人才培养计划、公务员职级及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等激励干部,围绕水务中心工作,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作风优良的水务团队。三是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底线意识。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自觉把主体责任融入到水务业务工作各环节。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推动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