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助推“双区”建设,努力用智慧的思路、智慧的方法,建设智慧的城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量化报告中,南山区排名第二,成为华南地区和广东省唯一获得营商环境“创新引领奖”的市辖区。中国首个智慧南山“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荣获“2019中国电子政务领域自主可靠创新”奖;“政务知了”政务服务公众互助共享新平台获2018年全国区县政府网站“十大”优秀创新案例;我局荣获首届珠三角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称号;南山区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成绩首获深圳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评选“示范引领奖”和2019年数字政府特色评选强“政服务创新奖”。
一、重规划定标准,绘制智慧城市建设“南山标准”
(一)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借鉴国内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智慧南山顶层规划》、《南山区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深圳市南山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南山区“企业设立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数聚南山、诚信南山、乐融南山、智享南山、赢在南山”建设,打造数据资源共融共享、信用体系融合创新、政务协同精准高效、便民服务全程全时、营商环境高速优化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政务服务,加快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二)规划宏伟蓝图。建设“三中心、三网、三平台”,即数据中心、智慧城区运营和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处置中心,城域光纤网、城域无线网、物联感知网,数据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视频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夯实智慧南山建设的基础。开展智慧政务、云上城市、无线南山、智慧平安校园、智能视觉平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智慧应用项目,推进5G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打造智慧城市立体化应用服务体系。
(三)规范建设流程。为加强全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协调,形成“一盘棋”谋划、“一张图”建设思想,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智慧南山(数字政府)建设大格局,制定《南山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一官两员”管理办法》,加强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和区属国有企业智慧南山(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部署,避免重复建设。制定《南山区智慧南山(数字政府)项目管理规定(试行)》,确保信息化项目管理全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完善管理制度。按照区委区政府“1 号任务令”工作部署要求,建立咨询、设计、造价、监理、第三方检测五个预选库服务供应商库,编制南山区信息化服务项目预选供应商履约评价制度,对南山区信息化项目专业服务实施预选采购和管理。结合机构改革相关规定,重新梳理完善我局组织架构及主要职责、“三重一大”决策等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预算、收支、采购、合同、固定资产、基建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梳理南山区数据中心运维制度规范。
二、重服务转职能,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南山样本”
(一)创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政务服务插上“智慧翅膀”。政企联动共建“智慧南山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政务服务应用创新“孵化器”。华为、平安、中兴以及上海壹账通科技金融、成都西加云杉、北京小鱼优道等70多家优质科技企业入驻联合实验室,联合孵化了“圳智慧”“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南山智慧政务”等多个创新成果,利用大数据对重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问诊把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精准高效服务。
(二)打造“政企面对面”服务平台,政企沟通架起“数字鹊桥”。利用云视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政企面对面”综合服务平台,联通全区80多个政府部门和驻区单位、100多家重点企业,搭建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字鹊桥”。每周邀请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互动交流,对企业意见和诉求快速收集办理,加大涉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咨询服务。
(三)首创“一站式服务专区”,企业开办实现“拎包入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企业开办设立做到“一网申报、限时办结、一次配齐”。线上通过多部门业务“一网申请、数据共享、限时办结”模式实现“并联审批”;线下在行政服务大厅建立“企业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提供咨询申报、结果领取、社保开户、银行开户和政策解读等综合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企业开办享受涵盖商事登记、公安、税务、社保、银行等部门的“套餐式”服务,在全国首创企业设立“拎包入驻”新模式。
(四)“智慧政务”覆盖全区,南山政务实现“更近一步”。与建行深圳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行营业厅建设“智慧政务金融便民服务网点”,上线75项企业法人服务事项和508项自助政务服务事项,打通银行线上申办、对公开户、UKEY申领、营业执照打印等环节,企业从注册到开办一次完成,打造了15分钟“互联网+政务+金融”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覆盖全区各社区工作站和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形成覆盖全区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网,方便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五)推进“秒批”“不见面审批”“即来即办”,智慧政务实现“更优一步”。推动所有区级事项100%实现“一次跑”、499个事项实现“零跑动”,比例达98%;402个事项实现“指尖办”、200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72项街道及社区业务实现区内通办、147个事项实现“秒批”;行政许可事项即办数达到125项,即办率从18.1%提高到61%,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六)推进事项标准化专项工作,形成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指导、督促区属各部门编制权责清单,组织各单位开展事项标准化专项工作和省事项管理系统操作使用培训,确保事项基本信息、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准确无误,且全部录入全市权责清单系统,目前,我区B、C、D类事项共计508项。
三、抓试点谋创新,打造城市基层治理“南山模式”
(一)强基础汇数据,构建智慧城市“核心枢纽”。一是建设大数据中心。全面升级区级数据中心及街道分中心,对南头、西丽、蛇口数据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全区数据中心分节点能力,以支撑我区的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为智慧南山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升级城域光纤网。根据“智慧南山”的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通盘组网,共享使用,系统管理”要求,开展南山区城域光纤网升级项目建设,为南山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网络环境,为智慧南山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建设多方视频会议系统。根据“统筹建设、多方合用”要求,按照“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架构,依托政务专网,完成153套视频会议系统、847台视频监控设备和155个拾音器建设,为应急指挥、基层党建、行政服务等业务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满足党群、行政、应急等多种功能。四是铺开“无线南山”建设。开展专题研究,确保无线南山建设高效有力,并扩大建设规模,形成无线南山的建设、监管、数据服务全链条,上线Ap共14695个,实现在线率96%,实现南山区公共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双提升,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建设“大数据”跨部门办案平台,打造全新“智慧政法”体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政法平台,明确跨部门责任边界,打通跨单位网络壁垒,建设全新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简易速裁刑事案件全流程无纸化流转,推动协同办案向智能化转变。通过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率先打造全流程智能化办案的制度体系,出台“1+6”配套制度;率先在全国制定政法跨部门电子卷宗技术标准,解决了电子卷宗不规范等问题;率先在全国刑事案件领域使用电子签章、指纹捺印,实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办案全程数码监督;率先在全国打通网上换押流程,实现一步换押;率先集成单一证据校验、思维导图等功能,实现远程视频开庭、当庭宣判和送达。
(三)建设“块数据”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创新基层“智慧治理”体系。运用块数据,对社会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部门之间数据分散、协同困难等问题逐个击破,构建一套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南山模式”。以“一个底板、三条主线”为核心路径,融合社会治理基本要素,汇聚部门业务数据,形成“块数据”智能底板。利用部门“条”数据,按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房屋的结构组织成“块”,理清人员治理、法人治理、事件治理“三条主线”:利用块数据为人员打上标识,开展重点人群的监管服务;利用块数据汇聚登记信息和经营信息,率先在全市破解了商事主体虚假地址注册和监管难题;利用块数据建立事件统一分拨处置机制,全过程可跟踪追溯,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
(四)勇当智慧城市试点“拓荒牛”,打造“智慧南山”新样板。一是智慧园区试点。确定“大冲华润金融城”“深圳湾生态科技广场”“招商蛇口网谷”作为智慧园区试点,依托于南山区智慧城市和园区信息化的前期建设成果,依照“一体化”集约共享的建设思路,围绕服务、办事及安全搭建“智慧园区”试点服务平台,整合各方数据资源,融合多方服务,提升各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二是智慧社区试点。已完成智慧南光社区建设方案设计,制定了实施计划,通过安装智能井盖、多功能灯杆、视频门禁设备、铺设智能地磁,建设地下管廊BIM模型和物联感知管理平台,融合智慧政务、智慧党建等智慧化应用系统,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智慧城中村试点。编制《南山区智慧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对“智慧城中村”建设工作所涵盖的社区治安、消防安全、地下管线管理、弱电治理、智慧停车等内容,在建设要求、标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同步打造城中村样板,利用智慧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四、建机制促公开,推动建设政务公开“南山品牌”
(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常态化推进“解读南山”在线访谈品牌活动,成功组织7期访谈,全方位解读我区重要政策文件,公开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进展。建立政务公开社会评议机制,在门户网站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南山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聚焦南山区机构改革”、“魅力湾区,大美南山”等专题,深入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积极参与2019年深圳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深圳舆情研究院)发布了今年2月份深圳各区网络形象排行榜,南山区以314.49的形象分排名第一。
(二)统筹推进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机构改革后,筹全全区做好机构职能、机构领导、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外公开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的保障、更新、巡检工作,确保网站公开信息准确有效。根据全省政府网站集约迁移的统一部署,按照“平台集约、内容集约”原则对各单位信息公开页面栏目进行调整、精简,按照“谁发布、谁负责”原则做好信息录入、审核、发布、更新等各项工作,确保集约迁移期间网站相关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大力推进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统筹各单位对全区政务新媒体进行调查摸底和关停清理。全区政府系统共150个政务新媒体,保留2个纳入考核,其余均需关停清理。截至目前,除保留的2个政务新媒体外,其余的已全部按期完成关停清理工作。6月下旬全市首次政务新媒体抽检260个,我区2个纳入考核的保留号均合格。
(四)顺利承接12345政务热线来电办理。4月15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办理等工作职能由信访部门转至我局后,共办理了25767件。加强与上级、各业务单位的沟通对接,确保来电件准确签派,对待签收和待审核的12345来电件做到当日处理完毕,专人对接、跟进、督促上级转办的省转件和营商热线环境件,确保按期保质回复。“12345受理及办理”半年绩效评估全市十区排名第一。
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1.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强化沟通协调,破除“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体制机制障碍,利用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把政务数据汇聚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数据资源共融共享、信用体系融合创新、政务协同精准高效、便民服务全程全时、营商环境高速优化的政务服务体系,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需事”,全部审批服务事项均可“一网通办”。
2.建立政务大数据汇聚共享平台。聚焦政务数据“聚”、“管”、“服”,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机制。明确数据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的责任分工,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及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各部门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共享和应用,对区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进行动态管理,与市级目录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同时整合第三方数据资源,进一步高效支撑各部门的业务平台应用。
3.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南山样本”。规范政务服务标准,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数据交换等方面标准化建设。梳理政务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推行政务事项标准化。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信任审批”,推广“刷脸办”“指尖办”“秒批”“主题式服务”等智能、主动的定制政务服务,逐步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形成随时、随身、随地办理模式。
(二)持续推进“智慧南山”建设,实现“城市运营一网统管”
4.打造智慧南山创新驱动核心引擎。构建“二中心三室”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孵化器”和“核心引擎”,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5.构建智慧南山立体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政务、云上城市、无线南山、智慧平安校园、智能视觉平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智慧应用场景,推进5G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争创5G应用创新示范区。逐步推广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中村、块数据基层治理等试点,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南山标杆。
6.打造“块数据”基层治理体系。以“块数据”治理体系为基础,以城市运营中心为抓手,以网格化、智能化和社会化为手段,探索建立“一中心三化”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建设“1+8”城市运营中心,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持续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实现“政务公开一体联动”
7.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南山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推动重大行政决策、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线上、线下联动开展“解读南山”在线访谈政务公开品牌活动,将解读政策向解读区重点工作、民生实事延伸和拓展,通过动漫、视频等创新形式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参与政府建设管理工作。
8.建立政务公开第三方参与制度。推出“政务知了”政务服务公众互助共享平台,健全“政企面对面”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常态化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开展政务公开社会评价及第三方评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辖区居民、网友、第三方机构等,组建南山区政务公开第三方评议团。通过体验区政府门户网站公众留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公开电话咨询质量、线上办事服务咨询、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听取公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评价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能力,增强公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持续推进“城市动脉”基础建设,实现“网络基础一体同建”
9.建设智慧南山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三中心、三网、三平台”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区运营和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处置中心,城域光纤网、城域无线网、物联感知网,数据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视频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夯实智慧南山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