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6来源:蛇口消息报
12月5日,南山的志愿者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源头,南山在志愿服务中同样敢为人先。从1996年30名青年走入社区扶老助残开始,志愿服务的希望之光就在南山悄然点亮。如今,南山义工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超过14万人,而且这个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目前,南山正在大力升级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从基础性提供社会服务到参与社会治理的转变,实现志愿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化一对接”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和传统优势。截至目前,南山区共有140721名注册义工,占全区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2%。区义工联下属6个专业直属组和3个内部组,8个街道义工协会,孵化6个志愿者协会。全区设有31个社区U站、9个城市U站、3个特色U站,登记426个注册团体志愿者队。
近年来,南山志愿服务工作围绕项目化、专业化、国际化,志愿服务通过“三化一对接”拓展志愿服务的宽度和深度,推动志愿服务从基础性提供社会服务到参与社会治理的转变,实现志愿服务的转型升级。而据信息平台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区志愿服务项目7908个,参与志愿服务义工85710人次,总服务时长1401731小时。
南山团区委负责人介绍,结合南山打造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团区委、区义工联探索成立南山区志愿服务研发中心,汇聚志愿者专业资源和创意力量,对组织及其项目进行分析和研判、改造和重组,开发更好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
助力治水提质参与社会治理
全国第一个以护河治水为主题的U站——“沙河·尚”护河志愿服务站今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位于大沙河河口东岸,具备治水宣传、水质监测、青少年教育、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市志愿者护河治水的重要阵地,也是南山团区委推进志愿服务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措施。
南山团区委、区义工联积极引领青年、青少年参与护河治水,选拔优秀人员担任志愿者河长,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河小二”志愿者网格体系,实现了参与服务人群覆盖全区各层级,使U站积极发挥“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作用。“一个中心”是指河道护水志愿服务职守中心,“三个基地”分别是水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基地、青少年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水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和项目交流基地。
据统计,“沙河·尚”U站正式开放至今,参与志愿服务已超过3000人次,服务时间超过4000小时。今年暑假,南山团区委还举办了“沙河·尚”护河U站暑期青少年志愿环保课题活动,引领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将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到环境保护上。120余名青少年分别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环境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水畔天文观测)等5个课题小组中学习与实践,参加了护河治水及垃圾不落地环保宣传、巡骑大沙河道、生态乐园环保等活动,并在科学实践中完成相关报告、调研论文及发明作品100余件。
不仅如此,南山团区委还筹建了应急志愿服务网络,首批组建了应急救援、消防抢险、安全防范、卫生防疫、心理干预、交通安全、山地救援等7支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培训10余次,服务5000人次。同时还整合资源,成立了南山区学校家长义工联队,与区检察院和启航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涉罪帮教服务,联合南山公安分局和鹏城青少年指导中心挂牌成立了鹏城青少年禁毒学院,以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