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正气定乾坤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

  这是党中央为全党树起的标杆,这是全党向党中央看齐的决心。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上,言必信、行必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点准穴位、猛药去疴,标本兼治、驰而不息,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情民风为之一新。人民群众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殷切期盼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行动发号令,以身教作示范,为全党树立起加强作风建设的光辉典范

  大船行稳致远,舵手至关重要。

  “中央政治局担负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方向、统筹协调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应对国内外重大矛盾风险的重要职责,要成为‘三严三实’的表率。”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党和国家的事、人民的事、全局的事,必须模范遵守党章,在‘三严三实’上有更高标准,努力成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局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这是对3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次大检阅,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

  交流讨论、思想碰撞、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央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讲认识、谈体会,摆问题、查不足,出主意、说措施,会议自始至终严肃活泼,体现了“严”和“实”的要求,体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开诚布公、团结和谐的精神。

  党心所系,民心所向。

  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中央八项规定首先是中央政治局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因此贯彻执行情况的督察工作也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做起。

  按照“严”和“实”的要求,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加强自身建设,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省区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务的老同志的意见。

  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在一定范围讲了党课,同有关负责同志谈心谈话,重点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服从和维护大局、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秉公用权和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查摆,撰写了发言材料。

  3年来,在每年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很多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都要专门就作风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无论是出席会议活动、考察调研,还是出国访问,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对有关安排方案亲自过问、严格把关,督促有关方面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实。

  一组组数字,记录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坚实足迹:

  43次会议——

  3年来,16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进行专门部署研究。

  61次批示指示——

  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情况,围绕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作出61次重要批示指示,并亲自抓落实。

  28次考察调研——

  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28次,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深入农村、社区、工厂车间、港口码头、边关哨所……;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同志都严于律己,以实际行动模范践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宏观着眼,微观着力。中央领导同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要求、严格约束,不含糊、不越线、不变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改进作风的根本要求,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抓早抓小 正风肃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实招、动真格,作风建设成绩斐然

  2013年7月11日,细雨中的西柏坡草木葱茏。纪念馆内,习近平在一块回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展板前久久驻足。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伫立展板前,习近平一一对照:“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历史的回响,警示着后人。

  同60多年前西柏坡的六条规定一样,中央八项规定具体可行,字字体现忧患意识,处处彰显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仍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严格自律的作风建设,向群众做出郑重承诺。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真变化。

  这是一次党风政风的全面净化——

  3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裸官”“小金库”“吃空饷”……;针对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中央下决心清理整顿,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官场陋习”和作风难题。

  这是一次正风肃纪的刮骨疗毒——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逾10万起,超过13.8万名党员干部受到处理,约5.5万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乡科级处理13万多人,县处级处理7300多人,地厅级处理678人,省部级处理7人。

  这是一次志行万里的精神启航——

  3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感到党内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正常化了,能够从运作、应付人际关系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虚话套话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用于干事创业上。

  这是一次执政党形象的自我重塑——

  人民群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真切感受:这几年,“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上率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些热词传开了,“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党的威信回来了。

  一位名叫“似水流年”的网友在留言中这样写道:“中国人常说‘积弊难改’,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新气象,更没有想到做到这一切,仅仅用了三年!”

  标本兼治 驰而不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着力扎紧制度笼子,为改革发展稳定增添新动力

  “面向未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还很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的任务还很重,解决党内作风上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重。”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连用了3个“任务还很重”告诫全党。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2013年2月,习近平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从实际情况看,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二是有些案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坚决查办,有的地方腐败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

  2015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为党风廉政建设树起新的里程碑。

  中央八项规定提出后的三年间,中央制定出台了47部管党治党方面的党内法规,其中仅2015年就出台了19部,一张严密的制度之网已经结成。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3周年之际,广大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等平台纷纷发表看法。人民网调查显示,79%的网民盼望,党中央以“霹雳手段”严惩腐败的力度不减、步伐不变;有31%的网民提醒,反“四风”任重道远,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