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5来源:南山区卫生健康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每年导致超过210万人感染。在我国,它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发展都构成严重威胁。布鲁氏菌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生奶中存活时间可长达18个月,既耐冷又耐热,在冷藏条件下也可以繁殖,70℃以上持续加热5分钟或煮沸3分钟才能灭活。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其中消化道传播最为常见,具体包括饮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如生羊奶、生牛奶)和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接触传播则涉及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或分泌物,处理动物流产胎儿或胎盘,以及从事屠宰、皮毛加工等工作时的职业暴露;此外,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即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
布鲁氏菌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伪装"能力。由于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常常导致误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疾病,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包括关节炎、脊柱炎、睾丸炎、卵巢炎,甚至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