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建设完成 标志着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全线贯通
信息来源:蛇口消息报
时间:2022-08-29
记者从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获悉,近日,南山区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建设完成,这标志着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实现全线贯通。
这也是《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首个落地的项目。随着全长13公里的通廊贯通,市民在深圳中心城区即可畅享山、河、海、城交织共融的步道乐趣。
从北到南畅享“山海连城”美景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从北到南,可从塘朗山最高点极目阁,徒步至山脚下的茶光登山口,再经过新修建的紫涧园进入大沙河生态长廊,在大沙河的入海口,又与深圳湾公园无缝衔接,实现山、河、海连通。“该山海通廊不仅连接了自然郊野公园、生态水廊和滨海休闲带,更是贯穿深圳东西260公里远足径纵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脊一带二十廊’山海连城空间规划的建设典范。”工作人员介绍。
在塘朗山郊野公园登高望远,向南可俯瞰深圳湾、香港北部片区,向北可远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及龙华、宝安片区,眼前山林郁郁葱葱,远处中心城区地标建筑映入眼帘。
打通断点因地制宜推动线路贯通
山海通廊实现全线贯通,重点和难点在于打通各处生态断点。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实地踏勘线路、调查自然资源后发现,大沙河生态长廊茶光段距离塘朗山郊野公园未开发的红花岭片区仅隔一条珠光北路,具备实现连通的可行条件。大沙河生态长廊茶光段与塘朗山红花岭片区虽直线距离较近,但塘朗山郊野公园红花岭片区尚未开发,没有行人步行可达的路线,两者之间是个荒废的建材市场,植被杂乱。市、区城管部门快速联动响应,着手打通步道断点。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以修建社区公园的形式,增设洗手间、科普牌、入口标识牌等便民设施,让“三不管”地带“变身”为紫涧园,这里也成为进入郊野径前的休憩点。
同时,市城管部门在塘朗山郊野公园新设茶光入口,南山区城管部门以此为起点,建设红花岭片区远足径示范段步道,串联塘朗山郊野公园和社区公园紫涧园,接入郊野公园原有园路,可达塘朗山主景区,再至最高点极目阁。
建设坚持“三零原则”保护生态
在远足径、郊野径建设过程中,城管部门始终秉持“三零原则”,即“坚持水泥步道零增长、生命物种零冲击、生态环境零损失”,尽量保持路面原生态,保留山林现有特色,提升徒步体验感,达到“自然无痕”的效果。
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全线采用多种手作步道工法,进行道路提升处理。建设过程中还通过设置路缘石的方式,防止游客不规律行走踩踏周边植被,将沿途的生态承载力控制在较好的范围。
按照计划,深圳在年底前将建成约260公里贯穿全市东西的远足径纵贯线,让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山海连城 公园深圳”目标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