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为什么能

时间:2020-12-11来源: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分享到:

  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篇章。《决定》提出,到21世纪中叶,深圳要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2月6日,南山博士论坛在南山图书馆如期举行。在本期论坛中,主办方邀请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马敬仁,为市民作以《海洋文化引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为题的精彩分享。

  海洋文化是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产物

  马敬仁在论坛中介绍,从历史上来说,我们国家在上古或者说中古时代,关于海洋文化的记录很少,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很多记载。在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学者提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叫亚太世纪。中央决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马敬仁老师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就是陆海融合,具体路径是人才先行、法制创制、陆海互动、深港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对接、科技引领(包括海洋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商贸联盟等。

  围绕海洋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马敬仁展开了详尽的阐述。他表示,内涵即海洋文化是基于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以及与海洋互动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相关产品的总和。外延是和海洋有关、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海洋文化也是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产物。海洋文化的范围包括海岸文化、海湾文化、海岛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文学、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环保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科普、海洋文化历史遗产保护(海洋考古)、古代中国舟船文化、海洋民俗文化、 海洋宗教信仰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盐业文化、 海洋商贸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港文化、 海洋科教文化、 海洋体育文化、 海洋文物古迹、 海洋名人文化、海洋文学艺术等。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3.6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人们的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生活方式等,这些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崇尚力量的品格,涛、浪都是力量的象征,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具有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高尔基写的《海燕》就表达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海洋文化比陆地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这样的进取精神和深圳精神很像。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马敬仁认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任务非常艰巨。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把深圳写在上海前面,说明深圳有更大的优势、更好的基础。深圳民企非常活跃,民间资本也很活跃,这对深圳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都打下离开良好的基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家海洋开发银行”。

  马敬仁在论坛中提到,我们要在深圳建一所海洋大学,选址初步考虑可能在大鹏或者西乡,光明也要建海洋产业的研究院所,这些都在计划启动中。马敬仁强调,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深圳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要扮演这个角色一定要和香港合作,一定要深港深度合作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马敬仁认为,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关注几点:第一,移民文化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第二,移民城市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城市;第三,强调海洋科技城市、海洋文化城市、海洋商贸城市、海洋文旅城市、海洋生态城市五位一体。

  “关于陆海怎样一体化的问题,从法律制度上来讲,推进一体化需要发展观念、法律、制度和政策。”马敬仁表示,从趋势上来看,深圳一定是朝这个方向去发展。国家广域规划陆续出台,反映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区域间和区域内跨行政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比如深广惠汕、珠中江、广佛,都属于跨行政区的整合。同时也表明区域间合理布局、均衡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但与全国的先城市化后工业化不同,深圳是先工业化后城市化,蛇口先跑,“前店后厂”才逐渐形成城市化,要注意把握当前深圳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契合深圳特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3050037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57920号-1

公安备案号公安备案号:44030502001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