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07来源:蛇口消息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过去一年,由鱼、鸟、水构成的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山奇景”,总在无意间带来惊喜,温柔你我心怀。
去年春节,我们难忘,深圳湾万鱼欢腾,竞相跃出水面,罕见奇观刷屏微信朋友圈;
去年夏天,我们难忘,“南山蓝”随处可见,棉花糖似的白云,频频闪现的绝美晚霞,让南山人纷纷开启斗图模式;
去年冬天,我们难忘,深圳湾再现万鸟舞动,人才公园鸬鹚 “大军”欢快捕鱼觅食,大沙河成为观鸟新热门地。
随着时序更替、光影流转,每一季,我们总能在蓝天碧水净土中,感受到南山这座滨海之城的独特魅力。在与这座城区一次次亲密触碰中,在一条条河边慵懒徜徉,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南山生态环境的欣喜之变。
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宜业、百姓富裕小康……南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绘就“美丽南山”新画卷。
压实河湖长制:鸟飞鱼跃水清岸绿频成热点
“扑哧、扑哧……”冬日里,在大沙河边,摄影爱好者谢晖还没来得及按下相机快门,又一只白鹭衔着鱼从河心小沙洲中飞了出来。“现在大沙河水质变好,鸟儿也多了,不怕拍不到。”他兴致勃勃地说,儿时记忆中的南山“母亲河”回来了。
从区委书记担任大沙河河长,到民间河长接力守护,入海口的“沙河·尚”护河治水U站,记录着大沙河的点滴之变。如今,大沙河生态修复变化喜人,鸟飞鱼跃、水清岸绿成为真实写照,频频成为媒体头条和网络热点。
过去一年,大沙河上龙舟竞渡,鸥鹭翔集,既成为广东万里碧道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南山区压实河长制工作的生动写照。
去年底,区总河长曾湃发布南山区第2号总河长令。河长令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南山区构建以社区为单元的水环境管理责任体系,推进涉水事务网格化管理,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的工作格局。
在完善机制的基础上,作为创新高地,南山还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提升水务智慧化水平。去年,完成南山区“智慧水务”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配合南山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建设,已共享291套物联感知基础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813公里供水管网、6009公里排水管网的GIS源数据等资料。
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提升水环境质量。
去年来,南山区建管结合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一是按网格化、精细化、专业化要求,开展2408个建筑小区(含前海61个)排水管网的运营维护。二是推进大沙河雨季面源污染问题整治,建立大沙河沿线172个排口溯源排查整改机制;大沙河4座初雨调蓄池均已开工,进展顺利。河湖长制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全区三级河长、湖长累计巡河4369人次,问题处理率和投诉办结率均为100%。2020年度全市河湖长制考核结果为优,实现全市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三连优。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偷排“黄泥水”、污水等违法行为。共执法检查在建工地580家次、城中村排水户1216家次,纠正违法排水行为335起。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幅优美的“南山画卷”让人近悦远来。
护航西丽水库:燕清溪、丽水河等调非工程顺利完工
再向北,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正给“深圳大水缸”——西丽水库安上“安全阀”。这就是白芒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质保障部分)项目——去年8月30日,经过南山水务人加班加点攻克难关,项目隧洞贯通,通过雨水引流实现对西丽水库“铁桶式”保护。
近年来,南山区投入数十亿元建设完善西丽水库水质保障系统,该系统囊括生态区、建成区、东西片区三部分。在2018年清理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288宗建筑的基础上,南山创新施策,在东西片区新开挖燕清溪、丽水河,分别将西丽水库东、西片区雨水引流至水库流域外的大沙河,不再往西丽水库汇水,改变片区内地表径流流向,实现饮用水源与污染风险区“物理隔离”,消除水库周边污染威胁。“物理硬隔离”将让水源三村建成区50年一遇雨水全部转输出库,实现水库的“铁桶式”保护。
该工程既是水质保障重要的“运河”工程,又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配套的重要工程。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山区提出“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思路,采取“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创新措施,全力推进水源保护区调非调准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水库水质保障率,让水务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去年,燕清溪、丽水河等调非工程顺利完工,大磡、麻磡等片区调准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南山已完成西丽水库周边“5+2碧道”国际竞赛组织工作,正在开展深化设计工作。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条“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高标准郊野型生态碧道,将成为南山人亲水亲自然的好去处。
在民生水务方面,南山人民感受到越来越高品质的保障。去年,南山完成106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工程和102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建设,以及738个排水小区老旧(损坏)管网修复改造任务;全区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7.06平方公里,初步筛选出大疆天空之城大厦、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建设工程(二期)、天璟公园、南山智谷产业园等4个示范项目。
践行“两山”理念:PM2.5平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
滨海南山,生态之都。
南山,是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先行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双荣誉的经济发达中心城区,是一座闪耀着经济活力与生态生机的魅力湾区。
南山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严的管理机制、更大的监管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更优的产业布局、更低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汇聚更大的绿色发展动能,完成从传统工业区到创新之都宜居之城魅力之湾的蝶变。
去年“七一”,南山区推出“滨海南山·生态之都”系列海报,从生态与城市、生态与经济、生态与生活等多角度多维度呈现南山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以实际行动描绘出最美“生态大礼”,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从群众满意度到政府改革创新,在“两山”建设方面,南山一步一个脚印推进。
深化改革创新,打造经济发达城区绿色发展标杆。南山区探索立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机制,创造性开展GEEP核算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研究。发布了全国首个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落实碳排放全过程管理实施指引,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以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探索开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区域环评试点,实现环境管控措施和国土空间开发要求有效传导、落地和实施。
攻坚污染防治,擦亮“生态南山”绿色金字招牌。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94.2%,PM2.5平均浓度从20.1降至19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123微克/立方米;大沙河平均水质达地表水Ⅳ类以上。去年4月,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获生态部“绿色发展示范案例”展示推广。
加强环境监管,坚决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利剑”系列执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查重处高压态势,坚决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探索“党建+政企居”共建共治新机制,有效解决臭气、施工噪声和扬尘等环境问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在创造金山银山之中守住绿水青山。如此南山,焉能不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