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山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基”职责,推动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精准救助,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施策发力,提升救助质量。规范低保、特困供养等审核确认和动态管理流程,按时足额为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等共约3481.3万元。二是凝聚慈善,强化社会关爱。区慈善会募集慈善资金及物资3000余万元,开展“阳光助医”“金秋助学”等定向和非定向慈善公益项目近100个,入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家庭200余户,有效促进政府兜底与公益慈善补充结合。三是全力“护苗”,健全保护网络。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区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及《规则》;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调整为2454元/月/人,全年统筹发放各类补贴75.84万元;助力161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四是联动协作,加强流浪救助。全年累计排查流浪人员450人,护送至市救助站267人,区临时庇护点111人;妥善处置北京流浪女救助返乡工作,获市、区领导批示肯定;稳步接管区流浪乞讨人员联合救助大队工作,强化人员、经费保障,完善工作方案。
(二)完善布局,做优品质养老服务
一是政策支撑,完善顶层设计。拟定《南山区构建“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修订《南山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打造政府兜底、市场优化、家庭参与的都市养老服务格局。二是织密网络,强化配套设施。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全区已建成示范街道2个,推进建设街道长者服务中心5家、社区长者服务站20个。三是优化服务,打造南山品牌。研究建立8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定期探访、心理关爱、能力评估、医疗护理、长者助餐、适老化改造、互助养老、家庭护老者培训等服务,累计惠及超13万人次。四是链接资源,深化医养结合。全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依托社康中心、企鹅医生等为长者提供家庭病床、基础医疗和定点义诊等服务;近三年开展民生微实事医养结合服务项目162个;依托长青老龄大学提升长者健康养护意识。五是分级分类,规范养老机构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三期,规划床位1250张。支持招商·观颐之家等民办养老机构特色化发展,打造知名品牌。强化综合监管责任,提高机构运行实效。六是科技赋能,发展智慧养老。立项研发并持续推进南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嵌入预约下单、政策查询等功能,将为长者提供全面精准、便捷智能的“点菜式”综合服务。七是奖育结合,加强人才培养。我区9名护理员在市级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八是激发参与,构建友好环境。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联合区委组织部累计开设长青老龄大学96所,各类课程班1284个。组建老年志愿者团队,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三)多元共治,稳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健全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万能章”治理长效机制,将垃圾分类、噪声整治等热点内容严格按程序纳入民约,进一步规范居务公开,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强化民生微实事区级统筹,快速准确响应居民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实施项目2001个,共涉及金额19839万余元。试点实施长青老龄大学、适老化改造、喘息服务等区级示范项目,探索通过民生微实事快速落地区重点民生工作有效途径。三是健全社区服务运行体制,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和社区调整。在全区8个街道开展社区分布及设立基础调研,全面梳理101个社区情况,提出调整建议,优化资源配置。完成区级行政区划界线、12条街道级行政管辖范围分界线联合检查,绘制街道级矢量图,提升行政区划界线管理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四是健全新型社会工作体系,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动提高全区社工岗位购买经费标准,稳定社工人才队伍,提高社工持证率。举办优秀社工项目评选,宣传推广“南山区十佳优秀案例”。五是实现“双百工程”全覆盖,提升社会工作精细化服务水平。统筹指导“双百工程”站、点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蛇口街道社工站已列入市级优秀社工站并申报省级标杆社工站。组建30人抗疫心理援助社工先锋队,开通南山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加强抗疫心理支持。
(四)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党业融合。深入推进“两个覆盖”,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党支部共有141家,党员人数共计936名。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支持党员项目化活动33个,投入经费80余万元。二是持续选优培植,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增3A及以上社会组织10家(现共39家);南山街道荔林社区关爱中心等入选全区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被认定为“广东省青年文明号集体”,粤海商会被评为省工商联系统“四好”商会、市工商联系统首批标杆商会。三是加大鼓励扶持,强化社会组织品牌及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益创星”大学生社会创新项目大赛和“益创荟”公益创新项目评选活动,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042.25万元,支持创新项目353个。开展“领头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项目,惠及社会组织法人、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100名。四是加强综合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有序。落实年度工作报告制度,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等四个专项行动,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五是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环境。拟定《南山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及配套文件,为社会组织发展、人才建设等提供制度保障。
(五)惠民高效,优化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一是婚姻登记优质高效。持续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婚姻登记1.63万对,近三年均位居全市前三。在全市率先实现婚姻登记历史档案100%电子化,有效提升查档效率。开展“幸福南山·婚姻有道”系列讲座,今年以来累计参与人数近800人。每月选取一天“好日子”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并为新人提供“幸福盲盒”纪念品,深化新时代婚姻家庭文化建设。二是殡葬改革持续深化。扎实推进“活人墓”、医疗机构太平间整治,开展规范殡葬业价格秩序、安葬(放)设施建设经营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聚仙居墓园改扩建及环境提升,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并征求各方意见;清明、重阳期间加强防疫值守及祭扫保障;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节地生态奖励发放人数、金额位居全市第一。
(六)从严从紧,守住民政疫情防控主阵地
一是“封严管细”,坚守养老机构“零感染”。全区8家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落实院外集中健康监测,租赁酒店设置健康监测点1处,派驻干部24小时值班值守。细化封闭管理,紧盯人、车、物、环境“四大风险”及出入口“关键一环”。“每周一调度一检查”,今年以来“四不两直”检查近200次。制定《南山区养老机构新冠感染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二是“救准救暖”,织密流浪人员“防护网”。区联合救助大队协同街道每日对辖区内68座人行天桥、52座立交桥、各交通干道及周边绿化等重点区域全面排查。今年8月专项工作以来全区累计排查90余人,一人一档,精准分流安置,形成管理闭环,依照市级指导将1人纳入深圳户籍并给予特困救助。临时庇护点严格执行入点隔离观察、核酸检测等措施,安排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实现基本民生保障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1.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一是完善全面排查、主动发现机制,针对“后疫情时代”临时失业、流浪乞讨等特殊困难群体民生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漏一人。二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按贫困程度及类型细分圈层,分别采取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具体措施精准帮扶。三是强化社会参与,将政府兜底与公益慈善补充结合,在现有“阳光助医”“金秋助学”等公益慈善项目基础上增加新项目。
2.完善分工明确、高效联动、精准关爱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一是大力推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落实机构人员、场所、设施、设备和经费,提升未成年人临时监护、权益保障、宣传培训等工作整体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全区困境儿童摸底排查,按类精准帮扶,切实保障困境儿童权益。
(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更高效、更多元
1.优化社区布局设置,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在前海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平山人才小镇等片区增设社区,服务全市战略布局需要。二是科学规划调整社区规模,解决社区规模大小不一、人口密度参差不齐、行政资源配置不均的现实问题。三是联合区委组织部等适当增配社区工作力量,推进“后疫情时代”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
2.优化“民微”运行机制,聚焦群众关切。一是在今年试点改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区、街统筹,努力实现民生微实事资金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配合区委组织部,将民生微实事工作列入社区党委书记考核指标,充分调动社区主观能动性。三是系统而非碎片化推进群众关切的民生项目,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多做“雪中送炭”项目,减少“锦上添花”项目。
3.优化社工管理机制,助力基层治理。一是推行社工管理机制改革,解决社工过度行政化、工作职责不清晰、条块管理不顺畅等问题。二是最大程度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逐步走出困境。三是以社工为枢纽,整合汇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组织各方资源,以“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
4.优化社会组织生态,激发治理活力。一是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培育机制。重点培育扶持工商服务类、社会服务类和科技类社会组织,做实做强“2+8+N”区、街道、社区三级孵化培育平台,出台综合性激励扶持办法,分级分层培养骨干人才,争取将其纳入南山区“领航人才”计划,打造20个定位鲜明、社会效益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品牌公益项目。二是激励社区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引导自娱自乐型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向服务治理型转变,推动有条件的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设立社区基金、开展公益创投等,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群防群治、爱国卫生、疫情防控等治理类、服务类活动,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创建。
(三)促进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可及、暖心优质、创新高效
1.做优更高品质的都市养老服务。一是深入开展机构养老提质增效。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强化兜底服务功能,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加强民办养老机构政策扶持、激励,促进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二是强化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四级服务网络”阵地建设,力争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全覆盖;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研究建立基本服务清单,加大对兜底老人在定期探访、喘息服务、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方面服务力度;加强调研,进一步扩大普惠型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开展长青老龄大学、长者助餐、互助养老等特色服务;在沙河街道探索打造医养结合示范街道,实现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两床合一”,促进原居安养。
2.推进婚俗文化建设提升婚姻服务水平。一是对婚姻登记处进行内部改造、外观更新,融入科技元素,增添南山特色,打造2.0版婚姻登记网红“打卡点”,为南山新人增添幸福感。二是传承优秀传统家庭文化,深化婚俗改革,创新颁证服务,推进“线上+线下”婚姻辅导,帮助千家万户守好婚姻“幸福门”。
3.建设殡葬文化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的现代墓园。一是推动聚仙居墓园改扩建及环境提升,适当增加公益性墓位。二是在生态化改造同时融入传统殡葬文化及节地生态安葬、文明祭祀等新风尚,打造现代生命主题文化园。
2023年,南山区民政局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履行“三基”职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干实绩实效书写南山民政新的荣光!为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贡献民政力量!
南山区民政局
202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