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0000-03-2020-031687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0-01-08
名称: 南山区教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1-0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南山区教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0-01-08  浏览次数:-

  2019年,南山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荣获区委嘉奖令,获评深圳年度民生服务工作创新奖,“新学校办一所优一所”荣获深圳最受欢迎民生实事。全国“课堂革命”研讨会在南山召开,发布课堂革命“南山共识”,这是继2017年全国集团化办学现场会发布《南山倡议》之后又一次国家级发布,连续三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学业成绩居全市之首,在南山“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建设中,体现了教育担当,贡献了教育智慧和力量。

  一是党建责任进一步压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33个党支部集中换届,新成立两新党支部31个,配齐支部纪检委员。168名书记、校长开讲“书记第一课”。名师名校长党员志愿讲师团开展讲座180场反响热烈。圆满完成南山区创建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任务。教育精准帮扶“南山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举办讲座及公开课552场,接待教师跟岗175人次。

  二是优质教育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推进41所政府产权幼儿园转为公办园。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4所,增加学位18000多个。高考“三率”再居全市各区之首,实现高分优先投档上线率(重本率)超50%、本科率超90%的历史性突破。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深圳召开,博伦职校是全市唯一中职考察点。社区教育100%全覆盖,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我区召开。龙苑学校作为全市首家区级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学,联合广州大学特殊教育系开展合作研究。

  三是课程改革取得新突破。举办第三届全区课堂教学“百花奖”大赛,万名教师课堂练兵。8个教育科研项目获全省一等奖,数量居全省第一。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空中课堂实践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获评28个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数量居全市第一。

  四是科技创新教育再结硕果。南山少年创新院连续五年亮相全国高交会,全国“小院士”数量再次占全市一半以上,多个“小院士”作品获国家专利并投放市场。中科实验学校10名学生参加“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全国总决赛全部获奖,获433铜。

  五是多元合作办学迈出新步伐。成立哈工大(深圳)实验学校,大磡小学纳入二外集团。七大教育集团覆盖全区公办学校的50%、优质学位的63%。南外深汕学校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集团化办学国家级课题立项,接待全国各地近千人考察,教育部专题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六是教师队伍建设亮点频出。招聘466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北大清华毕业生79名占17%,硕士博士占92%。面向全国选聘教育集团正副校长。名师(博士)工作室增加至176个,形成覆盖万名教师的教科研团队。启动“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新岗教师“纽扣计划”、骨干教师“引领者计划”等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31位教师获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其中10个学科获第一名,占全市四分之一,7个学科获全省一等奖。南山教师连续四年获深圳“年度教师”殊荣。

  七是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提质升级。与腾讯、大疆、商汤科技深度合作,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率先打造5G校园。建设6113间未来教室,使其成为学校标配,“未来学校”探索与信息化队伍“一官两员两师”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校园No.1”品牌被推广成为全国校园竞技项目。承办第三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交流活动,连续十年开展中西教育文化交流的“龙鹰对话”,完成“伟大原著教学法”英语教师千人培训课程,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教育平台。

  2020年,南山教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双区驱动”战略机遇,创建世界一流教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严格控制班额、校额;确保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保持全省前列;落实“5080”工程,实现公办幼儿园儿童占比50%,原则上每个社区有1-2所公办园,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儿童占比80%以上;净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400个;在保持优质高中群优势基础上,着力打造1-2所卓越高中;积极参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努力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二是发挥区域优势增强教育创新力度。积极推动名优企业、高校院所等更多参与基础教育,实现教育与高端人才互相激励提升的良好氛围;系统布局5G、人工智能等领域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城区建设,创建教育部“基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改革实验区”;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新增少年创新院分院,推进“院士专家进校园”;全面落实博物馆课程,开拓学生眼界。

  三是坚守教育初心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全面立德树人,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力推动校园长和中层干部领导力提升;优化教育集团内部治理;持续保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省领先,强化监测结果运用,推进教育减负;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大数据赋能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