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南山街道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街道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创新党建引领思路, 丰富基层治理新实践
(一)总结提炼基层治理“南园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运用一线工作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做文章,在服务群众需求上找突破,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稳定、平安、和谐的目标,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前列,获评省级城市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在南山区举办的现场会上向全区推广,相关经验刊载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南山区南园社区治理经验值得推广”。
(二)打造城中村治理“南光样板”。
实行三级书记挂点形成强大凝聚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三个一点”作用,创新引入社会企业和股份公司等社会资源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集中解决环境脏乱差等痛点问题,建成全市首个5G信号全覆盖智慧科技社区,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南山街道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破解社区管理服务老难题,‘南光样板’值得肯定推广”,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三)创新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初步实现了在基层站点人才培育、资源联动和赋能提升的目标,一年来服务近8000人次,得到广泛认可。在荔林、风华、月亮湾社区成立的社会组织推动建立社区新型邻里关系,其中南园社区在疫情期间自发成立了“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实现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打开社会管理新局面
(一)主动作为消除安全隐患。
以硬作风硬措施开展“全领域覆盖”风险隐患夜查行动。联合相关单位综合施策,在25天之内完成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单位中兴之家2号楼182户、700余人的解危空置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上访事件。严格落实督办要求,配合职能部门加快推进世纪天安服装城整栋楼消防验收工作,确保彻底整治火灾隐患,为推动类似隐患整治奠定基础。
(二)直面困难维护和谐稳定。
创新公益捐赠模式,通过社会力量打破僵局救助受害家庭,填补了现有救助体系的空白,妥善完成了有较大影响的“5.16”交通事故善后工作。耐心细致开展工作,化解了“小羊快跑”租赁纠纷、大陆庄园小区用地纠纷等一批历时近十年的信访积案。勇于担当不推诿,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落实小鹰长租公寓群体性纠纷等的稳控工作,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
(三)提高站位开展环境整治。
开展铲湾渠、桂庙渠等综合整治,消除面源污染实现水清岸绿。首创的“十个一”文明养犬工作法得到肯定在全市推广;以“南光样板”为标准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稳、准、狠”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在短时间内辖区整体市容环卫水平有重大突破,多次在全市市容考核中名列前茅,努力履行属地责任,助力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完成。
三、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开启民生服务新征程
(一)统筹开展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有序进行。
克服困难及时征用隔离酒店,其中富邦国际酒店从1月29日起作为医学观察点运行至今,是我区运行时间最长的隔离酒店。率先开发复产复工网上自助申报小程序,让数据多跑路提高审批效率,人员少跑腿降低聚集风险,得到认可在全区推广。化解登良片区服装行业防疫期间群体性租赁纠纷,整个片区减免租金总额约1亿元。
(二)弘扬古村民俗文化助力城中村焕发新生。
把握古村内历史遗存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结合地理位置和具体文化特色举办北头村史博物馆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和社区文化相融合,把宗祠打造成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历史建筑;并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制宜组织“侯王诞”、传唱粤剧、舞动醒狮、七一参观陈郁故居党日活动、重阳孝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唤起大众关注保护传承村史文化,提升社区居民凝聚力,助力城中村焕发新生。
2021年,南山街道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把我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南山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南山街道新一年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开拓基层治理全新格局
南山街道辖区城市形态相对齐全,城中村连片加剧了环境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的难度。
(一)大抓基层,着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炼完善刊载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的基层治理“南园经验”,向每年来参观学习的四千多人次干部群众加以宣传,建立社区党建和社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将成功经验运用到小区业委会换届等工作中,树立社区党委威信,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二是在打造城中村治理“南光样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南光智慧社区”。依托月亮湾人大代表联络站等站点,继续做好听民情解民意工作。
(二)多元参与,重点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一是按照民政部最新下发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促进资源合作,将街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直线联动,在基层站点实现组织人才培育、资源联动和赋能提升。
二是举办街道公益服务创投大赛,创设社会组织联盟,结合社区工作和网格员管理改革的契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基层,实现“支部建在组织上,服务送到社区里”,为先行示范贡献南山智慧。
三是利用“同乡会”等平台,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涵养同宗同源文化底蕴,增进深港澳青年会员认同感,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弘扬古村民俗文化,助力城中村焕发新生
南山街道五个城中村始建于宋代,村内尚有宗祠、碉楼、传统民居建筑等十余处市级或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代变迁,均面临闲置甚至因纳入城市更新范围有要拆除的风险。村内还有向南村醒狮、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十种。由于分散各处,加之非遗传人有限,基本处于鲜有人知的状态。
(一)打造公共空间,活化历史建筑。
结合地理位置和具体特色,因地制宜组织向南村侯王诞庆典等活动,筹划借助建党100周年契机,在陈郁故居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将闲置历史建筑打造成社区公共空间,在新时代发挥这些老建筑的作用。与区相关部门一道,落实好南山区人大2020年1号提案《保护传承村史文化、打造“一城一路一圈”岭南风情传统文化街》,助力城中村焕发新生。
(二)挖掘非遗民俗,丰富精神生活。
在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舞动醒狮、重阳登大南山、传唱粤剧、参观非遗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系统性的抢救保护历史遗存。依托深圳市首个村级博物馆北头村史博物馆开展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活动,展示古村魅力,让村民和外来人口加深对古村文化的了解,重塑新生代村民对村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居民凝聚力。
三、直面资源紧缺现实,强力推进旧城区更新换代
南山街道作为南山的老城区,老旧工业区众多,城中村连片分布,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口密度高,安全隐患突出,城市面貌落后,片区城市更新需求极大。
(一)引入社会资源,探索棚改新路径。
荔苑-中兴棚改项目体量大,涉及10个地块,占地11.6公顷,现状面积达25.7万平方米,被列为南山区“十四五”时期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要试点,尽快推动确定实施主体,探索借助市场机制推动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使得个人业主、企业、社会多方受益,努力打造有规模的“城市品质+公共配套+人才保障房”的棚改精品工程,为区棚户区改造提供经验。
(二)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新面貌。
依托城市更新提高城区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旧工业区和城中村品质大提升,尤其是在推进连片升级改造的城中村城市更新过程中,注意协调沿线建筑风貌,引入社会资源保护修缮传统建筑“春牛堂”。目前已动工在建的更新项目有6个,已立项的更新项目有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00万㎡。
四、依托前海区位优势,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前海自贸区共14.92平方公里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由南山街道负责,近两年注册企业突增数万家,实际服务人口近6万人,施工项目全面开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任务持续加重。
(一)统筹管理,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依托区位优势,与前海管理局紧密对接,整合执法力量,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前海片区水质稳定,继续高压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探索借助科技手段管理电单车充电,消除安全隐患,净化前海片区环境,推动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沿线土地整备工作,提升前海片区道路通行效率。
(二)制度护航,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一是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在努力做好前海片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借助两委换届时间节点,协调请示建立桂湾社区工作站,同时依托现有桂湾社区居委会和龙海家园文体中心,引入社会组织延长服务时间,优化社会服务。
二是积极承接前海的溢出效应,妥善解决居民及企业诉求,尤其是岁末年初高发的欠薪问题,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长租公寓及P2P问题的化解工作,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南山街道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关要求,围绕服务大湾区经济建设总体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