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为人做官须有“底”

  最近,热播电视剧《人世间》给我们展现了“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也给我们立起了周秉义这一党员干部的好标杆。探究起来,周秉义之所以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留下美好的政声政绩政德,与他深知民声民愿、坚守党性原则、坚持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不管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要想清正廉洁、担当作为,都离不开知底数、守底线、蓄底气。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何吟(广东深圳 职员):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不可越。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规矩是约束,也是保护;底线是警戒线,也是安全线。

  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的人。

  雁君(四川成都 媒体人):“知底数、守底线、蓄底气”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守底线”。现实中,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未必不知道“底数”在哪,也并不是不明白唯有守住底线,才能真正有底气干事建功。但是,其中不少就恰恰输在了知易行难上。

  党员干部要守住底线,首先需要个人坚定理想信念,站稳立场,心怀对法纪的敬畏,让底线意识战胜贪念私欲。同时,也有赖于从制度机制上把底线筑得更牢,使之成为难被逾越的带电高压线。

  祯熙(广东深圳 媒体人):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良好的名声来自于秉持操守、正身直行,来自于廉洁自守、洁身自好,来自于“于公勇,于私怯”。党员干部如果做不到洁身自好、正身直行,便难守住廉洁底线。如果在公事上畏葸不前,在私利上到处伸手,必会触碰纪法红线。如此,怎会留下好名声?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名声非天赐,全在自为之。知底数、守底线、蓄底气,清正廉洁、担当作为,方能青史留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