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0次月报强化震慑效应

  11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2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这是坚持月月公布查处结果的第110个月。110这个数字,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体现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锲而不舍纠治“四风”的坚韧和执着。这份月报,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感知荡涤党内痼疾、扫除作风积弊战役永不停歇的重要窗口。

  月报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而生。2013年8月,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中央纪委建立月报制度。每月月初,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规定上报上月查处的问题等相关数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统一汇总,经报中央纪委领导同志批准后,将月报数据对外公布。之后,又将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等有关情况纳入统计范围,一个相对完备的月报数据报送系统基本形成,起到对内服务决策、督促履责,对外公开信息、强化监督的作用。

  月报统计的主要内容为查处问题数、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数、党纪政务处分人数、查处问题类型、各级别干部被查处人数等项目。截至2022年10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问题76.9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7万人,党纪政务处分69万人,充分释放了从严查处“四风”问题的强烈信号。从查处的党员干部结构看,作风建设在聚焦“关键少数”的同时,持续不断向基层传导压力,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向社会释放越往后盯得越紧、查得越严的强烈信号,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引以为戒。

  连续110个月坚持公布的月报数据见证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往深里抓、实里做。而其统计指标体系的变化,记录着纠治“四风”在坚持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发挥着“指挥棒”与“风向标”的作用。经过反复调研、征求意见,数据统计指标历经至少三次调整变化——

  2015年1月,中央纪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统计分类项目进行了调整,增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项目,将“公款大吃大喝”变更为“违规公款吃喝”等。这些调整,反映了“四风”突出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重点的变化。

  2018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3月份月报数据时,在“其他”类问题中增加“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类型。这与各地纠治“四风”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党员干部“不吃公款吃老板”等新问题新情况紧密相关,说明纪检监察机关纠治“四风”问题认识不断深化、手段日益完善、聚焦日益精准。

  2019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表,与之前相比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数据,二是对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数据统计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发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4类突出问题数据,释放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鲜明信号。指标体系既点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又提出了精准执纪的要求。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9万个,占查处问题总数近六成,可见工作力度加大,整治效果明显。同时,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数据指标顺应工作实践发展,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类型从9大类调整为6大类,更加科学精准,推动整治享乐奢靡问题从面上遏制进入深层治理。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对作风建设重点焦点着力点适时调整,是纪检监察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月报既是观察“四风”的窗口,也是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月报制度实现了双向互动,一方面有效引导聚焦执纪重点,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紧盯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掌握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由此准确把握“四风”突出问题,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发现、整治规律的研究分析,改进治理对策,巩固拓展成果。

  咬定青山不放松,留得正气满乾坤。坚持每月发布公报,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纠治“四风”的有效工作方法。就在这一月一月坚持报,一年接着一年干中,持续精准纠治“四风”,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