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让年轻“老干部”重燃奋斗激情

  近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在基层,存在一些这样的年轻干部:明明只有三四十岁,干起工作却抱着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心态”——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年纪轻轻却总是摆出一副熬日子、盼退休的架势,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年富力强却自甘“躺平”。一些惯于“划水摸鱼”的基层年轻干部,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但“铁饭碗”的错误认识,让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产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错误想法,甚至有“不催不动”“催了慢动”的情况。只有以“拷问初心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其注入奋斗动力,才能切实让其“动起来”,达到“响鼓不用重锤”的效果。

  李晓凤(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年轻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倘若他们干劲不足甚至早早“躺平”,那么基层工作就容易“塌方”。

  如何防止基层年轻干部“心态老化”,是基层治理的大课题。一方面,要为基层精准减负,给年轻干部减压。通过向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留痕主义开刀,将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避免基层治理空转、形式主义泛滥消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让年轻干部有盼头。通过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有效防止“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重燃基层年轻干部的斗志。

  肖桂禄(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一些年轻干部“身兼数职”,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倘若只想“熬日子”“盼退休”,甘于当“二传手”“工具人”,不仅不利于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机遇的把握,也会对基层工作效率、干事创业氛围造成负面影响。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年轻干部只有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把成长路上的“不如意”转化为砥砺奋进的“磨刀石”,保持应有的闯劲、冲劲和锐气。要相信组织不会辜负奋发有为的年轻干部,脚踏实地、斗志昂扬,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人生跑道上跑出好成绩。


  保持“不老心” 焕发“年轻态”

  ■ 清如许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是对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考验,可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有的基层年轻干部,觉得“事多钱少没前途”,早早“未老先衰”,常把“退休”挂在嘴边,成为“身不老心老”的新型“老干部”。他们思维定型、拘泥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固步自封、不敢创新,老气横秋、疲态尽显,工作越来越不在状态。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要破解基层年轻干部心态老化问题,须内外结合。一方面,要优化外在制度约束,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仅要“压担子”,也要“搭台子”“递梯子”“给位子”,让基层年轻干部有盼头。另一方面,基层年轻干部自身要“由内而外”破心魔,认识到焦虑、抱怨、躺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奋发有为才能“向上突围”。

  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从源头、小事和日常抓起,采取任职谈话、考察谈话、调研谈话、随机谈话等措施,近距离、有原则、全方位地广泛接触和了解干部,对个别年轻干部的“老同志心态”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引导年轻干部争当激流勇进的“弄潮儿”。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年轻干部就要有年轻干部的样子,要始终保持“不老心”、焕发“年轻态”,沉下心来在基层“墩苗”,干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