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公务油卡,别让“私车公养”有机可乘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化风成俗,以往明目张胆使用公车,违规、超标准配备公车等问题得到有力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隐形变异新问题开始滋生,“私车公养”便是一个典型。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相继曝光一批“私车公养”案例,值得关注。

  私油公供、私车公修、私票公报、私车公洗……从曝光的案例来看,“私车公养”的“套路”还真不少,隐蔽性更强。有的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给私车加油,有的违规报销个人车辆修理费、过路费用,有的违规将私人车辆出租给单位并报销费用,更有甚者假借其他单位名义公款购车。从曝光的案例中来看,公务油卡频频被私用,甚至成为少数党员干部“私车公养”的主要手段。

  从2016年5月至今年2月,广西梧州市藤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黄邦祥私用单位油卡为私家车加油63次,价值共计1.76万元。海南定安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王聘锦则变本加厉,不仅“私车公养”,还将公务油卡套现后私用。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王聘锦使用公务油卡给私车加油37次,共消费9808元。王聘锦还通过其在中石化定安分公司工作的亲属,将公务油卡套现29次,涉及金额2.14万元。

  金额虽然不大,但说到底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在作祟。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如加油卡管理粗放,“充卡加油”多采用大额充值的发票报账,缺少具体加油次数、车辆、行程等明细;一些公务人员将私车油费捆绑在公车上一起报销,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没有严格把关等。

  少数党员干部正是瞄准了一些单位公车管理不严格、加油卡管理粗放的漏洞,玩起了新花样。在一宗曝光的案例中,山东东营职业学院要求各下属单位将公车和加油卡交由学院办公室统一管理,该学院基建处副处长董其国却擅自决定让基建处工作人员留下此前购买的2张加油卡,为自己私家车加油。该单位加油卡管理之粗放可见一斑。

  “私车公养”是公车改革后变异的“四风”,行的是损公肥私之举,如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进一步助长一些党员干部公权私用、公私不分的特权思想;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止,有可能消解公车改革的效果。

  只要下功夫,没有管不好的事、补不好的漏洞。要管好“私车公养”,首先就要管好公务油卡,补齐公车管理制度短板。如把公车油耗与车辆行驶里程相挂钩,细化出车台账;按照“一车一卡”加油,做到专卡专用;杜绝现金加油、加油卡套现或购买油品以外的商品。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私车公养”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实行“一案双查”;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发挥警示震慑作用,使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干部警醒、知止、收手。